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罗山  > 景区介绍  > 茶山景区
自然景观
浏览次数: 字号:[ ]

  总 述
  茶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独特,文化气息浓厚,中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果林满山,峰岩雄险奇幻,深壑幽险,溪谷清幽,洞府幽奥,高峡平湖端庄秀丽,潭溪涧湍流清澈。
  主要景点总计128处。其中特级1处:石竹龙脊。一级8处:实际寺、顾公洞、山重楼、岩瀑、弘一纪念堂、香山寺、寨城尖、蘑菇岩。二级10处:上龙潭、台盘角、青龙潭、海豚岩、李王尖、黄淮纪念馆及黄淮墓、龙王湖、洪岩殿、摇动岩、籰丝潭。3级19处。4级90处。


石竹岗龙脊 
  
 
洪岩尖(寨城尖)
 
香山寺
 
摇动岩
 
宝严寺

  第一节 山景

  1、奇峰
  区内奇峰18座,其中李王尖,寨城尖最为险峻。
  李王尖位于茶山街道罗山村与龙湾瑶溪街道皇岙之间,海拔460.2米,为大罗山著名山峰,峰顶平坦,东观东海日出,西眺鹿城全貌。山峰南为罗山李王尖自然村,西北为龙湾状元响动岩自然村,东为龙岗山。
  据罗胜《李氏宗谱》载:“唐河间王讳孝恭王妃申屠氏卒永嘉德政乡,西有平坦三顷,寝宫遗址尚存,至今其墓曰王坟,其峰曰李王尖”。山上尚有“校场”遗址。山峰西南山峦围绕,山势平坦,是著名“黄叶早”早茶基地。东有山岭通往龙湾龙岗寺,北向有皇岙岭通往龙湾。
  寨城尖 古名霹雳尖,又称洪岩尖,海拔624.8米,峰下为罗胜洪岩、岭下自然村,佛教圣地香山寺就坐落在峰下的岭下村。东西峰麓为茶山街道所在地。民间传说唐末、李王在此峰设寨,故名寨城尖。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大罗山其上曰霹雳尖,秀削千寻,气雄贞厚,俯视众山,上睨霄汉”就指该峰。东向峰下有山岭通往龙湾瑶溪景区,也是过去茶山通往永强的主要山道。
  石竹大岗 海拔536米,大岗周围,视野辽阔,景色壮观。东南面为浙南地区最大的石瀑,奇岩怪石,遍布山谷,造型独特。著名的大罗山龙脊景点,位于石竹大岗和岭下大岗之间。2011年12月建成木质游步道,由石竹自然村直达龙脊景点。从游步道观景台往东南,有山道通往牛头岗林场,林木茂盛,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再往东南为温州市多普勒气象雷达站。山鸡坑溪流由东向西,流经上龙潭景点,泻入石竹坑,为卧龙溪源头。西向有纱帽岩、大象岩、麻糍岩等岩石景观栩栩如生。

  2、峡谷(1处)
  卧龙溪峡谷 源自大罗山山鸡坑,自龙王寺水库往东向上,山谷秀丽,沿溪两岸山峰陡耸。直插云霄,瀑布飞流,山涧怪石遍布。青龙潭,台盘角,龙瑞岩,卧龙潭,五色龙街,龙宫等主要岩石水体景观众多。卧龙溪有着深厚的人文景观,在五色龙街,卧龙潭等处,有明代留下的摩崖题刻群。明嘉靖年间,温州太守郝守正祈雨题刻,就位于卧龙溪青龙潭南向山路边,数十米高的崖岩壁上。卧龙溪峪谷,两岸悬崖绝壁,鲜有人踪,原始植被保存完好。

  3、洞府(4处)
  顾公洞 位于茶山五美园,为五美园五美之一。明末遗臣顾锡畴曾隐居于此,故名顾公洞。洞为花岗岩巨石天然垒叠形成。总深130米,内有32石室,室室相连。洞内黑暗无光、阴凉。《永嘉县志》、《康熙志》都记载:“有顾公洞极为深邃,山前多梅花,一名五美园山”。1983年,顾公洞前建有青石凉亭。
  山重楼(三重楼) 位于茶山茅田水库西侧,山尖顶主峰东侧海拔500余米处。由花岗岩巨石因地质构造运动垒叠形成。洞口狭窄,进洞后宽畅,有光线自洞顶空隙处透入,洞内可容数百人。岩石自然垒叠三层,故又名“三重楼”。底层流水潺潺,别具一格,为浙南地区第一岩洞。

  4、奇岩(30处)
  石竹龙脊 位于罗胜石竹自然村的大岗之颠,上亿年前的火山喷发,破火山内,地块相继穹起,又遭漫长地质构造运动,造成海进海退的侵蚀,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现今的地质景观。龙脊岩由约十几米高的块状巨岩自然排列而生成,头尾相连,形似青龙在山岗上游动,故又名青龙游。2011年12月,建成1.2公里长的通景木质游步道。在大岗顶上建有观景台。
  五色龙街 位于卧龙潭东首的溪谷,底部一长形彩色岩石带,由青色、白色、赭色等花岗岩相间组成。具典型的花岗岩体侵入地质构造,两边悬崖峭壁,北向石壁刻有“龙街”二字。
  岩瀑 位于罗胜光岙自然村后山,海拔600余米,与温州市气象雷达站遥相呼应。岩瀑约1000平方米,高约20米,宽约40米,高岩峭壁。岩壁因长期受雨水冲刷,风化侵蚀,形成向下垂直的水流皱褶,远看如瀑布,飞流直下,景色极为壮观。光岙岩瀑也是浙江境内最大的岩瀑景观。
  蘑菇岩 位于香山寺东面山岗上,由两块巨石天然相叠,经风化形成伞状,上大下小,岩高6米,宽8米,不管近看还是远望,都像一巨大蘑菇,竖立高岗。有游步道直达蘑菇岩。
  大象岩 位于罗胜岭下自然村,香山寺东面坡,海拔400余米,岩高约12米,宽约20米,形似站立的大象,故名。

  第二节水景(8处)

  龙王湖 位于茶山罗丰动石自然村北面,卧龙潭下,卧龙溪上游。1959年人工建成一高约30米,长为170米的大坝,蓄水成湖,面积50000平方米。库容量52万立方米,蓄水38万立方米,为茶山二级电站供水发电。库区上游建有龙王寺,龙王湖海拔较低,山岭平缓,大坝周围环境清幽,为人们游览、晨练的最佳去处。
  天池 位于罗胜光岙自然村东面,于牛头岗与石瀑岗之间人工筑坝蓄水,是大罗山海拔最高的人工湖。坝高15米建于1959年,集雨面积为0.4平方公里,蓄水量516立方米。从水坝从西攀登石瀑岗山顶,举目远眺,心旷神怡。
  翡翠湖(十二桥水库) 位于茶山三洪殿岭,五美景园后山。十二桥原为古代十二个水碓的蓄水池,池坝为山路,出水口有桥,称十二桥。1957年人们用花岗岩块石筑坝蓄水,坝高8.5米,蓄水量1.4万立方米,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从大罗山高处俯视,十二桥水库清澈碧绿,像一颗璀璨的翡翠镶嵌在青山之间,故名翡翠湖。
  卧龙潭 位于龙王湖上游,海拔约250米,卧龙溪自石竹坑倾泻而下,经五色龙街,一跌数丈,冲刷成潭。“天旱此泉不干”,每逢旱灾是人们求雨之处,明代嘉靖己亥年(1558年)七月,温州太守郝守正来大罗山求雨。在石壁上刻下“祈雨至此,山有卧龙潭,岁旱祷之辄应,傍有奇石,出以记录异且志岁月”。把当时求雨之事,用石刻记载下来。“大罗山中潭水清,神龙卧处多怪形。青天无云雨交注,赤日不蔽涛忽惊。匝地四围岩壑立,沉溪百丈石阶平。龙兴不计波深浅,惟以轰雷三两声。”明代诗人贾石冈非常形象地写出卧龙潭的神奇景色。
  籰丝潭 位于茶山实际寺金沙岭南侧。潭南边有一岩壁,极为光滑陡峭,人不能攀登。陡壁长有鼠状斑块草丛,谓之松鼠攀壁。陡壁下方有一小潭,潭小清绿如碧,深不可测,相传一籰丝不能到底。明代张璁有诗云:“沉丝已成籰,相传未见底。吾欲真试之,恐有蛟龙起。”
  上龙潭 位于卧龙溪上游。溪谷分叉,在南边溪中有一条宽1米,长30米的水涧覆于两岩之间,四周灌木修竹,环境清幽,潭深5米有余。令人叫绝的是水潭两边岩壁上下等宽,如人工凿成,盛水季,水滚滚而下,白烟翻腾,声震山谷,气势雄壮。现在潭上方塑一条青龙,相传此地是青龙出没之处,因而又称游龙涧。
  西巷井 位于茶山九村自然村的西巷。方形,凿于宋代。此井来自地下泉水,旱季不涸,冬暖夏凉。现仍为西巷部分居民的饮水水源。

  第三节 名木古树

  前村古榕、古樟树 位于茶山前村洞桥头,二树相隔不过40余米,树冠相连。榕树高20余米,树根圆径14米。二树植于宋代。榕树下有花岗岩拱桥,俗称洞桥,横跨卧龙溪。洞桥西首亭树榭临水,呈一幅江南水乡景色。
  三村忠臣树(榕树) 位于茶山三村板桥头。为纪念南宋忠臣吴表臣而植,故称忠臣树。迄今已有860余年,树下有一石板桥,建于宋淳熙年间。
  夫妻树 位于茶山南柳自然村。一棵榕树,一棵樟树,分别植于南柳南北桥头,树冠合抱在一起,巧得天成,宛如一对恩爱夫妻,植于明代。
  牛头岗林场 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于石竹岗南侧,从龙脊观景台有小路南至林场。进入林区,树荫蔽日,杉树参天,郁郁葱葱,宛如进入原始森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