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罗山  > 景区介绍  > 仙岩景区
人文资源
浏览次数: 字号:[ ]

  共有人文景点23处,其中一级景点2处,占9%;二级景点10处,占43%;三级景点11处,占48%。 

  第一节 园景

  1、历史名园 
  曲水流觞 位于仙岩圣寿禅寺东面,公园面积约10000平方米。2009年恢复建成曲水流溪、流觞亭、石桥、园路,植榕树、香樟、枫香、茶花,树下植草坪。
  2、现代公园
  虎溪公园 位于仙岩景区入口处,与仙岩山庄隔路相对,面积约500平方米,于1997年建成。园内建有虎溪亭及石廊,白砂岩石构筑。另外园内植有香樟、柳树、茶花等花木。
  报恩亭公园 位于仙岩河口塘村政府前,面积约600平方米,由华侨李汝龙捐资35万元于2006年2月建成。公园内有报恩亭、健身器材、休闲石凳及多种绿化植物,并竖立了包括梅雨潭、雷响潭、龙须潭等仙岩风景图片。
  穗丰公园 位于仙岩穗丰村西周土墩墓遗址附近,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100多亩,于2004年建成。园内建有惜雅园、凉亭、广场、公园牌坊等,园内还植有15000棵绿化树苗和2000平方米草坪。2003年9月,村民在该公园建设的过程中还意外发现出土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西周土墩墓,共挖掘出青铜器60件,玉器15件,更为这座公园增添了文化底蕴和神秘感。2004年10月,温州市诗词学会在这里设立了创作基地。
  3、专业游园
  三姑潭水上乐园 位于仙岩五潭最下,面积约1000平方米。潭中有各式游船20余只,还有水上自行车、水上滚筒等玩乐项目。

  第二节 建筑

  1、风景建筑
  梅雨亭 坐落梅雨潭前,通玄洞崖背。最初称振玉亭,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瑞安县令余世儒建。康熙甲寅年(1674)春督学陆舜于其故址改建名曰“快亭”。光绪十四年(1887)王瑞槐建之为“梅雨亭”。民国十三年(1924)瓯海道尹沈致坚修之并更名曰“观瀑亭”。后又恢复其名。亭柱曾有(清·王雪庐)题对“梅雨一天洒 石亭万古秋”。现亭为六角钻尖式顶,六角上翘,六柱支撑,中空,题对三副,东西两侧石砌美人靠,亭中置一青石圆桌,四只腰鼓状石凳,皆刻精致图案,桌面中央刻一方棋盘。
  谢公亭 为纪念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于1996年在三皇井东岸一块巨岩之上建此亭,方形,亭中立一方青石碑,高2米,宽O.8米。正面刻载谢公游历仙岩后为仙岩山水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史诗”——《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由现在我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亲笔书写。背面刻有清初诗人吴陈琰咏叹“三皇井”之精美诗篇。亭对两副。
  轩辕亭 一名升仙亭,坐落在升仙岩崖背。1992年仙岩风景旅游管理处建造。白砂岩石构筑,六角型,重檐圆形攒尖顶。亭名“轩辕亭”为国画家邑人郑熹书题,“升仙亭”为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温州人胡理琛书题。
  雷亭 坐落在雷响潭西侧山腰。始建年代无考。今为民国十七年(1928)桐乡张一鸣重建,1990年重新。亭名为原瑞安市文物馆馆长、书法家潘知山书题。
  龙须亭 坐落在龙须潭入口处。始建年代无考。今为民国初年重建,1985年重修。粉红色花岗岩构成,方形,悬山顶。亭名为木郧书题。
  自清亭 1994年建于梅雨潭附近,为三角亭,亭中设置青石三角碑一座,三面刻载了朱自清先生描绘梅雨潭奇异而醉人的《绿》之全篇。全文由已故瑞安籍书法家邹梦禅先生书写。谢云先生为亭题名,亭联一副。
  虎溪亭 位于仙岩景区入口处,与仙岩山庄隔路相对。1997年仙岩风景旅游管理处建造。园内建有虎溪亭及石廊,白砂岩石构筑,方形,四角攒尖顶。亭名为温州书法家汪廷汉书题。
  览胜亭 又名“观瓶亭”,建在卧象山山顶。于此亭可揽仙岩镇全景,并能欣赏仙岩村之奇特地貌:花瓶垟和钟迹垟(有“九狮一象”美丽传说)。亭顶双层,环亭基座石栏砌筑,靠山墙一照壁,上刻周孔华先生赞仙岩之“雨霖霖”词一首,唐小佳书。亭对两副。
  流觞亭 原址在今仙岩寺东,为八角石亭,曲池绕之,凿渠引泉,以成“曲水流觞”。建于明嘉靖前后。康熙丁未(1667年)永嘉李振之捐资重建。先贤多于此饮酒赋诗,高雅之作无数。今已申请恢复之,再现“曲水流觞”古景观,既为游人凭吊先贤之遗风,认知仙岩山水之文化底蕴,又可构筑景区入口形象之文化氛围,从而提升景区的资源品位和旅游档次。
  虎溪桥 在圣寿禅寺前,南北相向,跨虎溪上,故得名。始建年代无考,但宋代已有虎溪桥,南宋绍定元年(1228)进士项公泽《游仙岩寺》诗云:“梅雨潭边涤俗虎,虎溪桥上缔清缘。”据明李灿箕《仙岩志》记载,宋代为廊桥式木桥,桥上有亭。明隆庆六年(1572)用石易木重建。今桥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悬臂式单孔石桥,跨度6米。共和甲申年港商张长华、秦秀莲夫妇出资扩修。
  凤仙桥 在仙岩街道仙南村,南北相向跨张府河上。北宋元祐八年(1093)建。为三孔梁式石桥,跨度9.5米,桥面宽1.8米。
  明桥 在仙岩街道仙南村,始建年代无考,桥板上刻有“明天启丁卯年孟冬林华鹏重建”,属文物。
  轩辕桥 在梅雨潭景区,东西相向横跨雷潭水库上方。仙岩风景旅游管理分局2006年建造。为单孔青石拱桥,拱桥长7米,桥宽2.3米。
  2、民居宗祠
  陈文节公祠 因陈傅良号止斋,谥号文节,所以后人重新修后便称之为“陈止斋祠堂”或“止斋祠”。今祠分前后两进,设有东西厢房,陈列其生平履历及其著作书目等,为省级文保单位,称“陈文节公祠”。
  仙岩李氏宗祠 坐落在仙岩景区入口,仙岩山庄西北20米,总占地约600平方米,仿古建筑,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
  仙岩秦氏宗祠 坐落在仙岩南村,总占地700平方米,仿古建筑,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
  仙岩王氏宗祠 坐落在仙岩景区仙河公路起点,卧像山南,总占地约800平方米,仿古建筑,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3、文娱建筑 
  华光庙戏台 坐落在仙岩华光庙内,占地100多平方米,每逢民俗节日,各戏斗台,热闹非凡。
  4、商业服务建筑 
  仙岩山庄 位于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省级风景区主入口。山庄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在原有仙岩宾馆的基础上按三星级标准重新装修而建,由一栋主楼、一栋角楼等建筑组成。主楼内设有客房、商务中心、KTV包厢、小会议室、商品部、棋牌室、健身房等商务、住宿、休闲等设施。大堂气派宏伟、富丽堂皇、风格独特,40余间豪华标房、时尚套房、行政套房。各类设施齐全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幽雅。角楼一层设有宴会厅、风味餐厅和各种风情的餐饮包房,可同时为500余人提供酒会、餐饮等服务。角楼二层设有多媒体会议中心,是商务会议、学习培训、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绿外楼 在仙岩三姑潭畔,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内设农家小吃、茶室雅座,双层大厅可容200人同时就餐。
  山上农家酒店 在仙岩化成洞景区派岩村,有各式特色农家菜。
  王朝酒家 在仙岩河口塘村,可容300人就餐。
  明珠海鲜楼 在仙岩仙南村仙岩路,可容300人就餐。
  明途饭店 在仙岩官山垟,特色菜有狗肉、兔肉、包头鱼等小吃。
  5、官殿衙署(书院)
  仙岩书院 南宋时期,一代名臣陈傅良闲官在家时,于仙岩寺西首开设书院讲学,开永嘉学派之先声,主张“经世致用”的理学思想,反对理性空谈。门人有林懿忠、贾俨、蔡幼学、曹叔远等,叶适也曾跟他从游。
  心极书院 明朝嘉靖年间,瑞安县令刘畿首倡在圣寿禅寺旁积翠峰上陈傅良读书台原址建止斋祠,办心极书院。
  罗山书院 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张璁所开,据《仙岩山志》记载,院址在慧光塔之阳,即现在华光庙基址。明世宗朱厚熜曾为表彰他而御笔亲书“大开贤门”额赐于张璁。惜毁于战火。
  华阳精舍 永嘉学者王叔果、叔杲昆仲在仙岩寺左建华阳精舍(书院)。
  茹芝馆 瑞安王西野、西屏兄弟在仙岩寺右建茹芝馆(书院)。
  6、宗教建筑
  圣寿禅寺 原称仙岩寺,在瓯海区仙岩景区积翠峰下。据《康熙·仙岩寺志》载,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开山祖师为慧通归一。初创时,寺宇规模不大,至北宋初,经高僧楞严遇安拓建梵宇,开法宣教,始显名于世。大中祥符二年(1009),吏部姚揆奏请真宗敕赐“圣寿禅寺”额,寺遂改称今名。熙宁年间,神宗又敕赠“昭德积庆禅院”额。宣和年间(1119)毁于兵乱,大师高世则(乐清人)重修。明洪武年间,仲温禅师驻锡仙岩,大殿佛像眉间宝珠夜深发光彻大殿。由是大参蔡仲礼捐资重兴修造。未几仲温禅师圆寂,复请庵禅师主持修复落成,明永乐十三年(1416)鉴空和尚奉旨进京,预修《永乐大典》。钦赐紫衣还山,大兴梵刹,明嘉靖甲寅年(1554)道憙、道蒿禅师捐资募化,由瑞安县令刘畿与永强名士王叔杲负责增修。现存寺宇基本上为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以来,平南将军梅勒、章京陈典谟等檀越陆续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邑人王瑞槐重修。然而因没有妥善管理,至上个世纪70年代,寺宇已面目皆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群众集资及政府补助,进行了全面修葺,重建千佛殿、大悲楼,新建钟鼓楼等,使梵刹焕然一新。今共有殿、堂、楼、阁、轩、厅与客舍、僧房等120多间,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目前浙南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妙法堂、藏经楼、千佛殿、大悲楼等六进主殿,依山起势,一殿高于一殿,气象崔巍。山门在寺院前左侧、门楣上悬南宋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此外,寺内尚存明代石雕十八罗汉及宋、元、明碑刻等文物。
  圣寿禅寺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伏虎寺 原名伏虎庵,坐落在温州仙岩后山,南距雷响潭300米,系北宋楞严遇安禅师开山创建。据《康熙·仙岩寺志》记载:北宋遇安禅师中兴仙岩圣寿禅寺时,居山中白云庵,法师畜有一虎,常将其系伏此庵中,此虎随禅师若下山,便将虎系一石上,后人将此石命名曰:“系虎石”,现仍存焉!故以伏虎而记寺名。

 
仙岩一级景点——圣寿禅寺

  历代以来,伏虎禅寺,高僧辈出。天台宗二十四代传人止观等照大师,亦曾在此修习止观而弘扬天台。近代弘一大师,居住闽南十年,于每年夏三月,便往温州避暑,结夏静修,伏虎寺便是弘一大师静修著书的其中一处。
  历史的变迁,伏虎寺也历经兴衰,2000年,由妙锋法师、月朗法师将毁于山野的伏虎寺,从废墟中重新建立。
  白云寺 原名白云庵,坐落在仙岩后山伏虎寺之西,北距圣寿禅寺二里许。为北宋楞严遇安禅师卓锡处。始建年代无考,据王叔果《仙岩寺记》记载,明嘉靖年间僧道重建。今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重建,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楼、厢房,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
  休凉寺 明乐清人何白诗称“休粮寺”,坐落在仙岩后山伏虎寺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今为晚清重建,民国十一年(1922)与近期重修。殿宇二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民国十七年(1928)高僧弘一大师一度卓锡寺中。
  赤云寺 初名赤云庵,坐落在仙岩街道派岩村隔岸山麓(《民国瑞安县志》称在岩门岭内)。据《康熙仙岩寺志》记载,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天目智超和尚创建。殿宇一进,三开间,硬山式石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岩头寺 坐落在化成洞景区金河水库西南角。自上世纪90年代陆续修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殿宇三进,间有庭院。总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寺前有约百米长石级蹬道。
  观音寺 原名观音庵,坐落在岩头寺正南对面,始建年代无考证。今为1972年来陆续重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殿宇3进,内有庭院、厢房。总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黄云寺 原名十亩庵,坐落在金河水库东北角,南距罗隐洞400米。据《民国瑞安县志》记载,创建于宋代。今为晚清重建,民国九年(1920)与近期重修。殿宇二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有600平方米,现有山路由仙河公路(派岩村)直通寺院前。
  天和寺 原名天和庵,今称增福寺,坐落在仙岩狮山南麓,天壶峰下,东距圣寿禅寺里许。始建年代无考,今为1985年来重建。殿宇多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
  宝岩寺 原名宝岩庵,坐落在化成洞。僧天目智超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刚创建时,尚无殿宇,佛座设在上层洞内。民国年间,始在今址辟地建殿,并改庵称寺。2005年宝岩寺主持释阐成法师广兴门路,大兴殿宇。现有殿宇三进,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千年古茶花就在与该寺院相连的化成洞内。
  罗隐寺 在派岩村许爷山腰,面临金河水库,殿宇依洞而建,洞内曲折幽深,面积约有300平方米。向东80米,有明代罗大师塔墓。
  龙圣寺 一名护龙寺,俗名尖山寺,坐落在化成洞景区(塘下双桥村)尖山。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创建,以后,经多次重建,详情无考。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宣统元年(1909)与1992年重修。殿宇三进,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
  华光庙 坐落在仙岩卧象山西端、慧光塔南。始建年代无考。民国十五年、1994年重修,。现庙为2008年重建,庙宇庄严宝相,气派轩昂,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盘古庙 又称盘古殿(宫),坐落在仙岩街道罗垟村隔岸山,始建年代无考,今为2002年修建,殿宇二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刘基庙 在仙岩街道穗丰村,刘基三世孙刘士捷于明嘉靖年间所建,原为刘姓宗祠,后改称庙,祀刘基。明万历十九年(1591)扩建,始具规模,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有前殿、后殿两进以及戏台和左右回廊。1989年集资大修,并塑造刘基父子三尊彩塑像。庙左傍千年古榕,右临温瑞塘河。系瓯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佑庙 今称灵佑殿,坐落在仙岩街道渔潭村东,大罗山麓。祀唐代福建长溪人,南宋宁宗时敕封孚惠王薛方杜。今约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四年重建。民国二十年(1931)与1988年重修。殿宇二进,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灵佑殿是一处革命遗址,中国共产党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从1930年6月18日至6月22日在殿地下约7平方米的密室里召开,来自浙南地区十几个县的2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1986年11月,灵佑殿被列为温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洞 在仙岩梅雨潭景区通玄洞西。民国年间圣寿禅寺主持啸峰和尚开凿,深宽皆丈许,中供观音大士像,故名观音洞。
  7、纪念建筑 
  溪山第一牌坊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来访陈傅良并与之“切磋”理学时留题八字金言“溪山第一”、“开天气象”,两块匾额,后人立坊将“溪山第一”原迹托刻其首以记,亦以此坊为仙岩山之大门。始建年代无考。《民国瑞安县志》记载,清嘉庆六年(1801)邑人洪守一重摹,民国十五年(1926)僧啸峰重修,原坊有精妙联对一副:青山峙国宝,九狮绕仙岩。惜毁于文革期间,仙岩风景区管理处于1994年重建牌坊于景区入口处,比原坊大,题对四副(2008年牌坊又遭毁坏)。
  朱自清纪念馆(筹) 规划坐落在仙岩景区圣寿禅寺南面,虎溪南岸,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已经列入仙岩景区入口综合整治三期建设项目。
  浙南一大会址纪念馆 1930年6月18日至22日,浙南第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在仙岩街道渔潭村灵佑庙召开,选举产生了浙南特委。“浙南一大”在浙南党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南特委在浙南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浙南游击队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浙南一大纪念馆于1992年在浙南一大旧址旁建造,双层建筑,总建筑400平方米。是市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第三节 遗址胜迹

  《嘉庆·瑞安县志》有关仙岩古迹的部分记载
  止斋 仙岩志:陈傅良读书处。另据记载,陈傅良祠原名止斋祠(又名陈文节公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原址在梅雨潭旁“读书台”,陈傅良曾读书于此,后又在仙岩开办书院讲学。明万历十二年(1584)重建时迁于今址。清同治六年重修时改为今名,1993年全面维修。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挹芳亭 仙岩志:在清虚楼后,又名超览亭,明·王叔杲《挹芳亭落成》诗:“香苔新构倚平冈,四顾山光入座苍。绝壑云埋松桧老,石坛露浥薜萝香。林间流水通丹井,檐际霏霞护法床。坐对屏梅幽意惬,只看岁晚领群芳。”
  仰止斋 府志:在仙岩,邑令高宾为陈止斋建。诗云:“一道飞泉泻两崖,四山佳树荫亭阶。坐消烟霭青冥外,千仞峰头见止斋。”
  泽润亭 旧志;在仙岩梅雨潭侧,即观瀑亭旧址。嘉靖中,张敬孕建,久圮。康熙戊午年,郡守王国泰重建。
  振玉亭 仙岩志:在梅雨崖上,坐观飞瀑,今改名快亭。明·王希周《振玉亭》诗:“仙峤亭初落,秋高瀑正悬。喜随飞舃至,雅有盍簪联。浪迹皆成幻,川流只自然。朅来同胜赏,相对意俱玄。”
  憩莲亭 仙岩志:在慧光塔下。洪公遂《游憩莲亭》诗:“碧树黄尘岁月赊,相期把袂咏流霞。山空籁寂云迷寺,禅静窗虚月印花。翠积三峰看卧象,烟横群木嗓昏鸦。嗟余潦倒风尘后,已觉星星两鬓华。”
  翠微亭 府志:在仙岩上,宋天骏建。
  流觞亭 仙岩志:在憩莲亭旁,顶制八角,曲池象之,凿渠引泉,宛然永和故事。明·林桴《流觞亭》诗:“在昔兰亭人,潇洒事觞咏。桴杯逐回波,天地一蠛蠓。吾徒假游息,时沐山灵宠。缅怀舞雩风,乐哉溯曾孔。”
  寻壑亭 仙岩志:在通元洞下。
  清虚楼 仙岩志:在超览亭前。明·王应辰《春日再过仙岩清虚楼小憩》诗:“兜率何年寺,春风两度游。觉花明宝树,法雨灌灵湫。径转闻松籁,溪回见蕙州。绳庄犹可借,借宿上方楼。”
  积翠楼 仙岩志:在积翠峰前。
  读书台 仙岩志:陈止斋读书于此。凿盥手盂于崖畔。
  嘉树台 仙岩志:在憩莲亭右,有古榕极怪,台砌其上。明·林增彩《登嘉树台》诗:“日醉烟霞胜,徘徊嘉树台。瀑飞珠池散,翠积画天开。木为年深怪,溪因径曲迴。到来尘念静,不复问蓬莱。”
  罗隐洞 凌志《过罗隐旧居》诗:“题山咏水遍天涯,谁识东安是旧家。”诗人、隐士游踪原无定耳。
  三皇井 仙岩志:梅雨潭上有三皇井,又有丹井、黄帝池。旧传轩辕黄帝修炼于此。谢灵运有诗《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略)
  朱子遗迹 名胜志:在瑞安仙岩山。陈傅良授徒于此,朱晦翁(朱熹、字元晦)来访之,书“溪山第一”四字。清朝洪守一重摹。
  铁皮树 仙岩(山)志:在慧光塔西,高丈余,无繁枝,其腹空,其皮铁色,植自唐时,久已枯槁,顺治间,天目入山,忽发一枝,岁称瑞应。
  仙岩穗丰西周土墩墓 2003年9月,瓯海区仙岩镇穗丰村杨府山发现一座距今近三千年左右的西周土墩墓,从中挖掘出铙、鼎、簋等青铜器及玉器八十多件。这不仅是温州市首次发现并发掘如此完整的西周土墩墓,也是浙江考古又一重大发现。考古专家称,这次成功挖掘,对研究浙江商周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摩崖石(碑)刻

  摩崖
  仙岩铭 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姚揆撰 在翠微岭拐弯处岩壁上。四行。铭与题及署款均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22厘米。此铭录《全唐文·九O一卷》。原笔意瘦硬。因遭后来庸工重刻,今已顿失原先神韵。
  姚揆:唐德宗贞元年间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

  明·齐柯题辞 乐寿 南昌齐柯 鲍槐立 在翠微岭岭脚岩壁上。三行。题辞楷书体横书,字径高77厘米,宽55厘米。署款体直书,字径高、宽均10厘米。字迹清晰。
  齐柯:字文则,号应川,江西南昌人。进士。明万历六年(1578),由湖州学博擢任瑞安知县,任职五年,政绩卓著。曾主持疏浚城东塘河(城关至莘塍段永瑞塘河),尔后,又督造飞云南岸江堤800余丈。
  鲍槐:时任瑞安主簿。

  宋·李公秉、赵景仁题名 李公秉 赵景仁 同游记 在梅雨潭前巨崖背阴处,黄概题名之左。三行。题名楷书体直书,字径高、宽均15厘米。字迹清晰。
  李公秉:名钧,晋陵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曾任南郡通判,神宗元丰四年,以朝请大夫任温州知州。
  赵景仁:名屼,西安(今浙江衢州)人。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赠太师赵什之子。由荫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二年(1079)任温州通判,后内调擢监察御史。

  宋·僧思惠题辞 开源胜境 开元寺僧思惠书 皇宋元祐癸酉六月 在梅雨潭观音洞前岩石上。三行。题辞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12厘米。署款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10厘米。书刻拙劣。此摩崖为后人改刻之作。据戴咸弼《百瓯金石志》记载,其原文为:开戒坛 乾元寺僧思惠到此 皇宋元祐癸酉六月 
  僧思惠:生平无考

  宋·黄概、孙概题名 黄概 宣和 孙概 同游 在梅雨潭前巨崖背阴处,李公秉题名之右。二行。题名楷体直书,字径高、宽约16厘米。字迹比较模糊。
  黄概生平无考。
  孙概:宋徽宗宣和年间任温州通判。

  宋·高彦芳书唐·方干诗 方知激蹙与喷飞,直恐古今同一时。远壑流来多石脉,寒空扑碎作凌澌。谢公岩上冲云去,织女星边落地迟。聚向山前更谁测,深沉见底是澄漪。仙岩山留题绝少.得方干呈陈明府诗恐年久而无传,与住山久老言命工磨崖刊之嘉熙戊戍十月一日峭壁,高彦芳书。在梅雨潭外约50米面西之巨石上。十二行,行书直书。诗七行,字径高、宽10-20厘米。跋与署款五行,字径高、宽8-10厘米。因岩石风化,又遭庸工重刻,已失原先气韵。
  方干:(809一约888)字雄飞,浙江桐庐人。为人质野,擅长律诗,名扬江南,有才子之称。但貌丑,故唐宣宗大中年间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会稽镜湖,终生不出,僖宗末年卒。卒后,其门人私谱为玄英先生,光化年间追赐进士及第。
  陈明府:当为瑞安县令。名讳无考。
  高彦芳:据孙诒让考证云:“《叶水心集·高永(子莫)墓志)载其诸孙彦伟、彦侃、彦符,并以彦字联名,则彦芳疑亦子莫诸从孙矣。”(见《东欧金石志·卷九》)生平无考。

  明·谭用谏题诗 古岩岩下旧栖贤,岩上排云漱玉泉。水落悬崖
  仙路在,满亭风雨送流年。嘉靖庚戌岁暮秋之吉南海梦杏谭用谏书。  在梅雨亭下观音洞右侧面东巨石上。五行。诗刻草体直书。诗刻面积高约100厘米,宽约45厘米。字迹尚清晰,但似经后人重刻。
  谭用谏:字启忠,南海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547一1551)任瑞安知县。

  明·羽泉题辞 飞泉 羽泉题 在梅雨潭偏右悬崖背阴面,竺鸣涛题辞左上方。二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宽均45厘米,字迹尚清晰。署款楷书体直书,字径约12厘米,字迹模糊难认。
  羽泉:乃刘畿(1509-1569),字子京,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进士。明嘉靖三十至三十五年(1551-1556)任瑞安知县。任内,注重文教,抗御倭寇,兴修水利。时倭寇多次犯境,均被其亲督官兵、乡勇击退。曾移建石冈陡门,排除淤塞,修建飞云江南岸江堤,谋划治理马屿天井垟。后升任江浙督抚,巡察温州时,命永、瑞两邑知县,浚治永瑞塘河,并捐俸八百两,修筑塘路,桥梁。

  明·宋守志等题名 嘉靖庚申正 月望前三日 知府宋守志 通判梅岳到此 州十月廿三屯日 推官涂珪亦到。在梅雨潭偏右悬崖背阴面,竺鸣涛题辞左下方。六行 题名楷体直书,字径高、宽不等约12-15厘米。字迹尚清晰。
  宋守志:延津人,进士,嘉靖三十八年任温州知府,后升浙江副使。
  梅岳、涂珪:生平无考。

  明·王叔杲题辞 喷玉矶 王叔杲书。在梅雨潭前巨岩背阴处。二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宽约20一25厘米,字迹尚清晰。署款楷体直书,字迹模糊不清。
  明·李灿箕题辞 梅玉 玉阳子李灿箕。在梅雨潭偏右悬崖背阴面,竺鸣涛题辞偏右之下方。二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宽均45厘米,字迹清晰。署款楷体直书,字迹模糊难认。
  李灿箕:字叔玉,别号九漈山人,玉阳子,仙阳人。举人,瑞安知县,明崇祯五年(1622)任。曾纂修《仙岩志》十卷。

  清·郭钟岳题名 同治九年秋八月同游为江都郭钟岳外 峰甘泉易朝晋小湖仪征方锡九雨林方 观国少农钱塘诸乃方嗣香太平胡寅琴舟。郭钟岳题名。在梅雨亭下观音洞右侧面东巨石上,题辞梅雨潭之右。二者靠得很近。四行。魏体直书,字径高、宽均9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郭钟岳:字叔高,号外峰,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同光年间任温州府同知。工诗词,能鼓琴及刻印,精书法,各体皆妙。著有《东瓯竹枝词百咏》、《东瓯小记》等。
  诸乃方:号嗣香,钱塘(杭州)人。本姓方,从诸炘学画,炘五十无子,遂以为嗣。画得炘秘传,尤工写照。炘,字春岩,或青岩,工人物及花鸟。
  胡寅:字琴舟,太平(今浙江临海)人。出身店员,书画自学成才,工山水、人物、花卉。无论巨幅小品,挥洒自如,技法精熟,笔墨雄浑沉着。长期寓居温州卖画为生。
  易朝晋、方锡九、方观国三人生平无考。

  清·僧寿石题辞 漱流忘味 同治九年秋山僧寿石题。在梅雨潭观音洞前岩石上。二行。题辞篆体直书,字径高28厘米,宽17厘米。署款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8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僧寿石:生平无考。

  清·沈涣澜题辞 四时梅雨 同治庚午沈涣澜题。在梅雨潭前巨岩向阳面上。二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宽均24厘米。署款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5厘米。字迹清晰。
  沈涣澜:浙江瑞安城关人。清咸丰四年(1854)岁贡生。据孙衣言《会匪记略》记载,沈涣澜同情平阳金钱会起义,主张议抚,反对剿灭。在起义军围攻瑞安县城时,书中写道“城中哗言涣澜通贼,众争欲杀之,涣澜避匿,得免”。孙衣言斥其为“奸人”。

  清·周柄题诗 我入仙岩境,名山已薄云。法雷终古响,梅雨四时纷。瀑洒龙须湿,峰尖马耳分。椤严曾伏虎,灵迹久传闻。同治九年十月薄圻周柄题。在沈涣澜题辞左上方。五行。行体直书。诗与署款,字径高、宽均约8厘米。字迹尚清晰。
  周柄:生平无考。

  现代·沈致坚题辞 洗眼来 黄冈沈致坚题。在高彦芳书唐方干诗之间约15米处。二行。题辞篆体直书,字径高33厘米,宽26厘米。署款楷体直书,字径高、宽8厘米。字迹清晰。
  沈致坚:湖北黄冈人。瓯海道尹,民国十一年(1922)任上曾发起重修仙岩梅雨亭,重建仙岩陈文节公祠。

  现代·张宗祥题辞 飞白 乙丑海宁张宗祥书。在梅雨亭西面东巨石上。二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70一90厘米,宽70厘米。书法遒劲,字迹清晰。署款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8厘米。
  张宗祥:(1882一1965)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曾任京师图书馆主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及西泠印社社长等职。才华横溢,于书画、医药、舆地、鉴古等各学科,造诣都很深,而其书法尤为世所称道,乃著名学者和书法家。

  现代·许子荣题辞 民国丙子年 别有天 章安口口许子荣题。  在梅雨亭下观音洞左侧面南岩石上。三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宽均约34厘米。署款楷体直书,书在题辞左方,字径高、宽均约8厘米。
  许子荣:生平无考。

  无名氏通玄洞题额 通玄洞 在通玄洞洞口。题额楷体横书,字径高、宽均16厘米。字迹尚清晰。
  无名氏梅雨潭题辞 梅雨潭 在梅雨亭下观音洞右侧面东巨石上。题辞篆体直书,字径高45厘米,宽38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题辞之左,同治九年郭钟岳题名与之靠得很近,格局似若署,且题辞和题名镌刻手法,及其保存清晰程度,也颇为一致。郭钟岳精书法,各体皆妙,故题辞梅雨潭三字,有可能亦为郭钟岳同治九年所书。

  黄子谟、郑文等题名 老口口口吴 黄子谟郑文。在梅雨潭前巨崖背阴处,黄概题名之右。二行。题名楷体直书,字径高25厘米,宽20厘米。字迹较模糊,有三字无法辩认。
  黄子漠、郑文:生平无考。

  现代·竺鸣涛题辞 甲戌冬月口口 白龙飞上 古剡竺鸣涛。在梅雨潭偏右悬崖背阴处。三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宽均55厘米,字迹清晰。署款楷体直书,书在题辞左右,字径高、宽均9一10厘米,字迹模糊不清,并且二字剥落。
  甲戌为民国廿三年,竺鸣涛时任浙江省保安司令。

  宋·王孝和等题名 郡守王孝和 属吏周允言 褚呈韩弈吴 涛至和二年 九月十六日游。在雷响潭顶偏东约60米处巨石上。五行。题名楷体直书,字径高13厘米,宽8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王孝和:宋至和二年以虞部外郎知温。韩弈:时任永嘉知县,吴涛:字德勋,时任瑞安知县。
  周允言、褚呈:位列韩弈、吴涛之上,官职当比韩、吴大,为推官或参军,生平无考。

  清·谂西雷潭题辞 雷潭 同治九年谂西辞。在雷响潭上面北岩石上。二行。题辞篆体横书,字径高43厘米,宽30厘米。署款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6厘米。字迹尚清晰。
  谂西:生平无考。

  刘益道、孙彦鲁题名 刘益道 孙彦鲁 游戊午 年正月。
  在王孝和等题名左。四行。楷体直书,字径高、宽均13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刘益道、孙彦鲁:二人生平无考。

  宋·执中、处元题名 彭城执中同 僧处元来。在龙须潭前20米处巨石上。二行。题名楷体直书,字径高、宽18厘米。字迹清晰。
  执中:据孙诒让考证,疑即宋代刘彝。刘彝,字执中,福建福州人。庆历年间进士,治平年间任温州通判。神宗熙宁二年(1069)调湖北任职。孙延之《会稽掇英集》载刘彝《悼贤诗序》云:“熙宁已酉(二年)春,余倅永嘉,就移湖北。”故题名当在治平至熙宁二年之间。又执中,虽为福州人,却署彭城,因刘氏望出彭城,故以自题。(见《东瓯金石志》)
  处元:俗姓林,名长公,浙江永嘉人。生于天圣元年(1023),圆寂于宣和二年(1120)。十四岁出家,初拜崇信寺净邦为师,后为宁波延庆寺广智与杭州法明寺继忠弟子。精通天台宗。浙江衢州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赠大师赵抃,曾迎请主其家庙余庆院。后住仙岩教院,继而建草堂于东溪(虎溪)之畔而居,并圆寂于此。撰有十二部佛学著作。

  现代·僧显寿题辞 追仰砚山 本山住持显寿奉陪 法恩师净宽老法师 游此谨题 民国廿五年岁次丙子夏立 村人谢世忠 书并刻。在龙须潭左侧约15米处岩壁上。七行。题辞楷体横书,字径高22厘米,宽19厘米。跋楷体直书,字径高9厘米,宽7厘米。字迹均清晰。
  僧显寿:时为圣寿禅寺住持。据《瑞安仙岩圣寿禅寺佛陀池》记载,曾修葺寺寮,浚治龙须潭、梅雨潭,以及募金开凿寺前佛陀池。生平无考。

  现代·僧净宽题诗 九狮环抱一龙湫 万古荡荡不断流 分派千川无觅处 一逢旱魅解民愁 民国丙子夏应本山请讲 锣严经口占净宽未是草。在龙须潭左侧10米处岩壁上。六行。题诗与跋款均楷体直书,字径均高10厘米,宽8厘米,字迹清晰。
  僧净宽:生平无考。

  清·僧寿石题辞 流米岩 寿石题。在圣寿禅寺大雄宝殿西,陈文节公祠后巨崖上。二行。题辞篆体横书,字径高26厘米,宽16厘米。署款行体直书,字径高、宽均6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寿石梅雨潭“漱流忘味”题辞,下署“同治九年秋”,此题辞当亦同时所书。
  僧寿石:生平无考。

  无名氏化成洞题辞 诸恶莫作 佛 众善奉行。在化成洞上洞外石壁上。五行,楷体直书。摩崖面积为4.5×1.8平方米。佛字,双钩,字径高180厘米,宽135厘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阳刻,字径高62厘米,宽54厘米。写刻精工,字迹清晰。
  据潘耒《三游仙岩记》记载,化成洞乃清康熙年间天目智超和尚发现,并经稍加开凿而成。故题刻年代应在康熙之后。

  碑刻

宋故温州仙岩东溪草堂元法师塔碑文
吕勤

  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赠太师谥清献三衢赵公,本口第一等人,精修梵行,三学俱通,所礼皆出世名流。游天台、雁荡,过温州,见讲僧处元,知其有道,还乡具礼迎请其家余庆院,温僧多以贿藩身。师终身褐衣,不名一钱。既为赵公所识,不问其人可知矣!
  师讳处元,名长公,姓林氏,永嘉人。母初生时,梦观音菩萨告言:“生子当令出家”。年十四,舍入崇信寺,礼净邦为师。十六试《法华经》,得度。十九受具足戒,至四明事延庆广智法师尚贤,学天台教观有得而归。后从法明,继忠法师卒业,以传教住仙岩教院开元寺东阁。忠卒,继住法明,遂从赵公,公薨,逾年求退。由钱塘杨杰次公与语高之,为作赞曰:“天台适裔法智,曾孙清献劝请,千人登门,种白莲于净土,凭一念以为根。”
  时眉山苏公守杭,欲以南屏兴教处子,师念曰:“退赵公,赴苏公请,非我志也。”乃遁归,筑草堂于仙岩东溪之上终焉。宣和己亥岁十二月廿七日晚,鸣磬说偈,手结印右胁而逝,寿九十腊七十一。明年十二月七日,葬草堂后岩下。未寂前五日,梦韦陀天神报五天竺国请法师,有三大莲花从空而下,登大船,渡彼岸,见阿弥陀佛像。僧逝夜,月黑室如光昼。
  师于教观,早自通解,由壮至第,讨论不废。著《经体章》、《经体用》、《无住本指》、《止观议例辩证》、《观法》、《三叙略记》总十二部。度弟子长康、长庥,受业嗣讲者六十余人。
  余为瑞安,与师为忘年交,别一纪而师亡。今又一纪,余与康、麻俱老矣,师塔未铭,非余其孰能铭之,乃叙铭曰:“展允法师,励志悟学。达教知宗,尊慕先觉。应物纯和、守道介确。净业心如,密行功卓。天台法义,精思商榷。著书万言,述而不作。丕阐廓然,敷扬昭若。孰不寿康,几至期颐。孰不化终,证保伟奇。非修胡致,非宪胡贻。五天要请,往矣奚。神潭濬源,山木樛枝。惟师之藏,当有护持。天址相敝,勒铭志之。”
  宋故温州仙岩东溪草堂元法师塔铭碑:在圣寿寺碑廊内,宋代。红砂石质,高0.456米,宽1.71米。绍兴二年(1132)立。碑文楷书,凡31行,满行22字。原瑞安知县湖海老人吕勤撰书。记载高僧处元法师生平实事。

沈枢题名并诗碑文
沈枢

  淳熙丙午十一月二十一日,郡守沈枢持要,同倅周价德藩,率两邑令、孙,陈孔光德溥、刘龟从伯协、王长世庆延、叶广文文卿,视修南塘返于仙岩,因观梅雨潭。张仲梓才卿、甄良友云卿、谢雩委泽、谢天锡元功、陈傅良君举、林思纯致约、高子莫执中、沈季丰俭夫偕来。枢系之以诗:莫讶多幽胜,仙岩旧得名。五潭俱卓绝,二井更澄清。领客欣同入,摩崖记此行。登临有余兴,恍若在蓬瀛。
  沈枢题名并诗碑:在梅雨潭观音洞前右侧周柄诗刻左上方,宋代。红砂石质,高1.35米,宽0.86米。淳熙十三年(1186)立,碑文楷书,凡10行,满行15字。温州郡守沈枢书撰。记载沈枢率永、瑞两县令,丞与偕张仲梓、陈傅良等名流,视修南塘,返经仙岩观梅雨潭,题名和赋诗事。
  碑石已残,现存大半。

重修仙岩塔记碑文
释延俊

  仙岩擅安固之胜,寺南响屹大浮图,实侈一方瞻敬,而部勒山川气象。唐大中创厥始,宋宣和坠寇烽,日烁霜蚀,亭亭一土聚,凡二百余白尸者,熟视莫克缮。
  延祐五年,长老释致蕴未至之三日,霄汉夜飞灯,悬塔杪煜煜,里闾争指,目为佳兆。即至,喟曰:“是塔弗严祈,氓敬日弛,矧兴葺实所任,然寺芜已久,图宜为先,姑置,徐议其可。”至顺元祀春,惗于众曰:“寺幸就绪,塔兴斯其时,余将馨羡储,极劬贳先之,尔众尚克相我。”事议乃合,耆宿智期、子嘉、宗舜慨纾帑,宣力以佐,徒属或研金刺血,濡毫书《妙法华》。裒镪银济费,邑人安骳儿,戴宗善、涂文益,款门首有拾捐,于是施金麕至,技巧骏奔,鸠材范金,货埏饰像。经始夏四月,越三稔成,为费若干缗。为级七,为高三十丈,轮奂赫弈,荡心骇目。见见闻闻,善种何莫由兹以萌,功利其可既。昔觉雄氏观古朽塔于荆棘中,岌岌若土堆,泫然涕泗下,解所衣复之,俄顷光明赫然出塔上,时人夫百万与瞻仰,进咸证果,众启厥旨。觉雄氏语曰:“是塔七宝所成,诸如来神力持之,宁有坏相,以众生业果故隐耳。”吁!古塔不遗觉雄氏,终莫发其隐。愚亦谓仙岩之所成就者,微师畴克尔耶是庸记。
  重修仙岩塔记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元代。青石质,高1.6米,宽0.82米,碑首线刻云纹。至顺四年(1333)立。碑文楷书、凡12行,满行32字。番禺释延俊撰文,承事郎温州路同知瑞安州事朱文霆篆额,许叔永刻。记载释致蕴长老募金修葺仙岩慧光塔,历逾三年竣工事。

仙岩寺重建伏虎门记碑文
蔡琳

  东瓯皆山也。岩以仙名,专其山之胜也。其地有叠嶂飞泉,林霏峦蔼,四时变态万状,画师莫能摩写。先儒陈止斋尝游息于兹,人以灵其境也,佛氏之宫。其兴创,志载甚详。
  伏虎门者,宋高僧楞严遇安禅师踞石说法,有伏虎听之异故名,相传似非诞语。此门作于其时,岁久倾圯,迨至国朝永乐乙未,助资以相其成者檀越邑善士姜谷铭氏也,天顺壬午飓风复毁。遗址尚在,过者往往慨焉。住持僧道嵩,戒行清苦,积累衣钵十数年,近始获重建,旧观焕然如新,志亦勒矣。
  门既成,请余记其事,因为书厥巅末。经始于嘉靖五年丙戌夏四月,落成实于是年腊月庚申也。吁!道嵩以释教,尚知举乃先业之坠,视缁流之营营于朝夕者不侔矣。矧吾臣子之于国家,其救弊干盅之志,容可后哉!观此亦可以鉴巳。
  仙岩寺重建伏虎门记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明代。青石质1.6米,宽0.7米,周边线刻云纹。嘉靖七年(1528)立。碑文楷书、凡13行,满行25字。邑人蔡琳撰文并书,永嘉城南王九明刻。记载肇建于宋代的伏虎门,后圯,明天顺年间又毁于台风,嘉靖五年释道嵩募金重建事。

仙岩重建陈止斋先生祠堂记碑文
王叔杲

  东瓯称山水郡,自昔多名贤。山之灵秀,雁荡、大罗为最。大罗之西麓曰仙岩,泉石奇胜,志号“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界瑞邑。
  宋宝谟阁待制陈止斋先生,世家瑞之葑村,未第时,潜修仙岩,四方多向学。紫阳朱夫子过访山中,手书“溪山第一”,今榜于坊。先生故有祠,在沙门之侧,岁久就圯。嘉靖甲寅,前令大中丞吴门羽泉刘公重创祠于虎溪桥北,予伯史宪使西华君有记。春秋祀祭祀典,万历庚辰新例:凡郡县有书院,报毁。先生祠以故,督学阮公揭心极书院匾,前尹齐侯例毁之。寺僧移先生像于佛殿之左方,顾瞻者欷觑,然有待也。
  比岁甲申常熟章侯来尹瑞,政暇游仙岩,读志所载《祠记》,知前祠兴废始末,谓:先生著作:方盛传,为博士家所诵法,名业又具昭国史,而祠以溷,不免有司之过也,吾必复之。既以语予,移书上官,疏先生祠不当毁,愿以俸资重建。上官咸报可。而郡尊卫公淇竹暨同寅刘公见吾、马公五和、潘公雪松,共勒月金为助。乃相地于积翠峰下鸠工庀材,为堂五楹,环以周垣,冠以台门、通衢,于是秋八月告竣,奉先生像于中,俎豆礼成,邦人士咸称庆焉。
  夫名贤之出,发秀抒灵,世多本之山川。而山川奇胜,在寓内者何限。彼流声传美,为古今所物色者,率先哲游寓所在,是山川恒籍名贤而重,无论濂溪、武夷,匡庐、长白诸山,亦可睹记也已。先生卜栖兹山,得其灵秀,而发为文章。得其奇峻,而树为风节。引裾直谏,辄返故山,又若恋恋于梅潭泉石,故今读其书,履其故武,想象如见佛,荐绅名流,访求遗迹,前后为之表树,以扬风节,岂唯山水若增高深,而梵宇诸天爰托永存!然而,祀先生于兹山,其为仙岩重也,不然乎哉!
  予始令海虞,其乡先贤言公子游,故无专祀,因捐金建祠,外榜曰文学书院。制颇宏丽,秀肄业其中,章侯时为诸生主讲,会近亦以例毁,址为豪右所攘,此其与止斋祠相类。噫!方禁例这行也,使令瑞者如章侯,陈先生之祠岂终毁,又使今令虞者如章侯,言公之祠岂终草莽哉!是可以风在位矣!
  侯名有成,字德成,别字珍川,与羽泉公同乡,修政崇教,先后有光。董祠工者县尉浦君谟,而丞簿、归公大显、鲍公槐,咸义赞成。嘱予记其事,因书其丽性之石、系之歌曰:宅灵区兮积翠,恍色笑兮云中,拭遗编兮诵法,灿八面兮词锋,想书台兮盥读,抉飞来兮御风,羌逍遥兮帝所,恋故山兮忡忡,神之旋兮徊复,能无鉴兮群衷,愿孔时兮陆降,千秋万世兮仰止攸同。
  仙岩重建陈止斋先生祠堂记碑:在陈文节公祠内·明代。青石质,高1.6米,宽0.87米,周边线刻缠枝纹。万历十三年乙酉立。碑文楷书,凡23行,满行25字。大中大夫福建布政司右参政王叔杲撰文,邑社学教读蔡一蛟书篆。记载陈文节公祠肇建、迁建与其兴废历史,以及明万历年间重建事。

仙岩寺松木记碑文
王叔杲

  仙岩寺为瓯郡名山寺,嘉靖丙申、丁酉间,倾圯已尽。壬子,予同长公西华,始招僧道喜举废。自伏虎门至梅雨潭夹径,俱手植松木,至已未,稍稍就绪,详载志中。壬戌予成进士,宦游于外十五年。万历丁丑东归,更加修葺,寺前寺后山,俱种松秧。乙酉,瑞邑令海虞章会珍川,移建止斋祠于积翠峰下。戊子,予捐资命僧慈熙改建沙门,西向起盖两廊,装修佛像、罗汉、诵壁。已丑,筑华阳精舍于东房。明年,筑茹芝馆于西畔。今入寺,周围林木蓊郁,殿宇庄严,且栖息处幽雅可爱,予每过辄憩其间。计经始以迄于今四十有八年,劳费不资,始克完美,皆西野侄赞成调度之力也。爱念当初创造之艰,封植之劳,因识其年月,并命僧将手植松木计数勒石,以垂永久、后僧有妄损一枝执此呈究。
  伏虎门至虎溪桥:松树三十六株、柏树四株、棠梨树一株、樟树三株、铁色木一株。虎溪桥至沙门:松树六十二株、枫树二株、樟树九株。沙门内;樟树四株、松树五株。土地堂至精舍前:松树二十九株。精舍前至仙源门:松树二十六株。仙源门至嘉树台:松树一十二株。流觞亭至莲池岸:松树一十株、樟树四株。翠微岭至梅雨潭:松树一十株、樟树四株。其夹岭多杂木。寺前寺后山上所栽松树,永垂阴映,不许妄动,其树下柴草,供寺僧炊。
  仙岩寺松木记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明代。青石质,高1.6米,宽0.8米,周边线刻云纹。万历二十七年(1599)立。碑文楷书、凡16行,满行37字。旸谷老人(按,即王叔杲)撰文。正堂刻。记载王叔杲捐资修葺圣寿禅寺与在寺周围栽植松、樟、枫树66株事。

恩敕勒石永护名胜碑碑文

  瑞安县正堂赵,为恩敕勒石永护名胜事,奉巡抚浙江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级范,宪牌告示,发县转行到寺勒石等因。据仙岩敕建圣寿禅寺住持僧佛建呈称,仙岩系天下第二十六福地,蔚多古迹,踵接高僧,载在舆志,琅琅可稽。续缘倾圮,几为废址,顺治十五年,复蒙当地绅士,助募鼎新。所有新施香灯,田亩,当蒙府、厅、县准自立畸零户籍,免徭赋蠲。但禅寺为视修之所,诚恐势豪兵棍,或假肆业,或借暂寓,必致饮酒茹腥,有污清净,恩敕勒石严禁等情到院,据此为照:
  山川名胜,风气攸关,梵宇精严,神灵所托,使非赖于保护,必将肆其伤残。今据前情,合行严禁。为此,示仰住持僧众知悉,嗣后如有挟势混扰强寓酗酒者,僧众人等概行阻回,敢有持顽不遵,许即察明所在有司,小则竟行责惩,大则指名申究不贷,特示。

康熙九年五月二十日刻

  恩敕勒石永护名胜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清代。青石质,高1.76米,宽O.87米。周边线刻卷云纹。康熙九年(1670)立。碑文楷书,凡12行,满行28字。记载浙江都察院告示,准仙岩圣寿禅寺田亩,自立畸零户籍,徭赋蠲免,以及严禁势豪兵棍,于寺内酗酒强寓事。

县、府、省三宪批示碑碑文

  瑞安县七都仙岩,敕建圣寿禅寺住持僧佛建,谨奉各宪批示,勒石永垂不朽。
  顺治十七年二月廿九日,蒙县主老爷鲁批,王慈熙历无里役,何得混派,仍看姜谷凤名下顶补,准照。
  顺治十七年二月初二日,蒙府主老爷陆批,准照县批行,不得混派。
康熙元年四月十三日,蒙县主老爷宋批,王慈熙户名,今改僧佛建立户,自运崎零,该房册书,不得混派,准照。
  康熙二年正月十六日,蒙刑厅老爷嵇批,仙岩乃东瓯道场古刹,里差例应豁免,历来批照可验。仰该县经承,依僧名佛建另造入畸零,不得混派,缴。
  康熙二年三月十九日,蒙县主老爷齐批,着该房号依畸零造册,毋得仍前混派,准照。
  康熙二年七月十九日,蒙刑厅老爷稽批,仙岩为瑞邑第一形胜,僧田准着册书造于十里外畸零户,以杜差扰,取回报缴。
  康熙九年五月二十日,蒙抚院大老爷范宪示,所有新施香灯田亩,准自立畸零户籍,便赋蠲徭,牌行到县,转仰寺僧勒石为照。

康熙九年八月 吉日立石

  县、府、省三宪批示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清代。青石质,高、宽约0.66米。康熙九年(1670)立。碑文楷书,凡23行,满行24字。记载县、府、省批示,准仙岩圣寿禅寺僧田自立畸零户籍,差例蠲免等事。

重修仙岩观瀑亭记碑文
沈致坚

  永嘉郡东南四十里,瑞安县境有仙岩焉,壁立千仞,沿壑幽邃,飞瀑直泻,如悬空白龙,如凌风匹练,往来于滃濛缥缈之际,溅沫飞洒,寒气凛然。梅雨潭直泻其下,旧有亭翼然,亭上凭栏,瞻仰瀑布,近在目前,未知始建于何年,历代屡有兴废,亦屡易其名。
  南宋时,陈止斋先生讲学此地,日俯仰于其间。其博文竞业,取法于郑敷文、薛右丞,其集义主敬,得力于张南轩、吕东莱。所以承邹鲁之统绪,绍濂洛之渊源,俾永嘉学派得风行于海内,几令人莫测其涯涘,公之门人曹叔远,谓公屏居梅潭,危坐覃思,超诣绝软,学成道尊,又公游梅潭有句云:“既见路有得,欲语不可传。”以是知公之文章,公之道德涵养,濡化融澈,浑成会悟于梅潭之间者为更多。后来之人,登斯亭也,慕其人,爱其地,低徊流连而不忍去,所谓地以人传者非耶!
  壬戊暮冬,余由金华量移瓯海。明年春仲,同王君栋材、吕君文起、欧阳君纫芝、杨君博大、张君雨生,张君谨庵,国君星若、厉君云程、徐君涘秋、杨君雨农、叶君墨卿、唐君馥田,观瀑仙岩。亭为去秋飓风所毁,仆金议重修,乃名其曰观瀑。是后也,经营规划,厉君独任之,醵资选材,同游诸公分任之。工始于二月,落成于四月,所縻国币二百八十五元。与事者例备书。
  重修仙岩观瀑亭记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现代。青石质,高1.5米,宽0.8米。民国十二年(1923)立。碑文行书,凡17行,满行30字。黄冈沈致坚撰文,吴兴胡惟贤篆额,宜兴徐麟禅书丹。记载瓯海道尹沈致坚等人重修梅雨亭并更名为观瀑亭事。

瑞安仙岩圣寿禅寺佛陀池记碑文
项骧

  余少耽山水,年二十四渡海内外,经东西两界之大洋,历国土十一,遍览其邦之名山大川,游世界之乐园,访仙都之人境,神至怡也。三十入京师,涉龙江,俯长城,挹长白之青苍,拔西山之幽躅。从政之暇,旅行为乐,居恒窃自念生于永嘉山水之乡,而未获睹仙岩、雁荡之胜,怒焉愧之。岁在己未,归省先大夫于里第,始以春秋佳日作仙岩之游,三十年积愿一旦偿矣!
  仙岩居瑞安东北七都之崇泰乡,大罗山脉之西麓也。九狮一象,容态俨然,胜迹名踪,不可殚述。山形蜿蜒东下,而结穴于圣寿禅寺。宣和毁于兵,太师高世则修葺之。明洪武初,仲温和尚主法席,惟古殿存焉,梁额宝珠,夜光照室,因谋重修,遂有参政蔡仲礼捐资助造之举。永乐十三年,鉴空和尚被命入京预修《大典》,紫衣还山,奉诏建寺。嘉靖间,王叔果、叔杲兄弟参政,皆为护法。清季,邑人王树槐又增修之,梵宇重光,屹然东南名刹。
  惟山门外,粪除不净,淤秽填塞,夏秋间浊气蒸郁,游人苦之,叹为美中不足。事隔十余年,显寿和尚邀余再游山,自虎溪策杖行、路平如砒,入山门,一池莹然,光可鉴物,清风徐至,豁然改观,昔日所苦,洗涤净尽,惊问所以,于以叹显寿之绩不可没也!先是,显寿驻锡是山,辄发愿为仙岩生色。先修寺寮,旁及胜地,即整理龙须潭、梅雨潭毕,力有未逮,乃奔走于沪、宁各都会间,乞居士、富豪协助,凿山门外淤地。广袤可三,四亩,粪者除之,棘者去之,挖土深丈许,下通龙湫沼水为池,垣以栏干,供游人凭眺,体好生之德,博畜鱼类,蔚为乐国。王一亭居士锡以嘉名曰佛陀池。华严性海,窥见一斑,又岂仅拔除不洁,先我获心而已哉!
  夫湖山之美,得之于天然者半,得之于人工者亦半,游观海内外,诸凡名胜,莫不皆然。仙岩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天然胜矣,假使永委楱莽,长留缺憾,亦何能竞美于人间。今显寿以一手足之烈,苦行募造、澄心明性,跻于功得水之林,人杰地灵、可称完璧,斯固具体之乐园,而超绝尘寰之人境也。属为撰记,刻石以志勿谖,所望后之人,饮水思源,善承斯志,毋决我池,留一片活泼泼地,为邑人濯缨之所,名山之幸,抑亦显寿之愿也,是为记。
  瑞安市仙岩圣寿禅寺佛陀池记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现代。太湖石质,高1.8米,宽0.9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立。碑文楷书,凡18行,满行43字。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邑人项骧撰文,书法家项廷珍书。记载圣寿禅寺沿革历史与释显寿奔走沪、宁等地筹募资金,在寺前开凿广三、四亩佛陀池事。

观梅雨瀑诗碑文
余绍宋

  视察瑞安赈务既毕,县长许学彬约游仙岩,观梅雨瀑有作。
  托故偷闲适,因人作胜游。云移岩似动,瀑注壑疑浮。
  仙迹怅何许,贤关欣可由。翠微深霭里,潇洒送归舟。
  观梅雨潭诗碑:在圣寿禅寺碑廊内·现代。青石质,高1.6米,宽0.7米。民国三十二年(1943)立。碑文行书,凡6行,满行16字。国民政府众议院代理秘书长龙游余绍宋撰书。记载余绍宋在瑞安视察既毕游仙岩赋诗事。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文碑文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空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文碑:在自清亭内·现代。黑色花岗岩石质,三角锥形,每面高1.35米,宽0.7米,公元1994年立。碑文行书,凡35行,满行30字。著名书法家瑞安人邹梦禅书。录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描写仙岩梅雨潭景色散文名篇《绿》全文。

陈文节公祠重修记碑文
陈春生

  太祖止斋公,乐仙岩泉石之胜,曾于此读书讲学授徒,得其灵秀而发为文章,得其奇峻而树为风节,开永嘉学派之先声,为世人所景仰。是故明弘治年间,邑令高宾为此建祠奉祀。自明以来,迭有兴废。清同治丁卯邑人太仆寺卿孙衣言曾倡修并改今名,民国初元倾圮,瓯海道尹沈致坚集资重建,新中国成立以来祠宇作为他用,长期失修,风雨剥蚀,破败不堪。
  我陈氏后裔光和、凤林等君,目睹现状、感慨不已,从而发轫集资修葺。在瑞安市文物部门重视与支持下,组成维修领导小组,具体主持维修工作。维修小组成员不分昼夜、任劳任怨、各负其责,镇村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使维修工程得以顺利竣工。工程先后历时一年,共耗资十二万多元。于今五楹二进、四合院堂,修复如原,并拓展祠域400平方米,环以周垣,冠以台门,庄严肃穆,蔚以风气,令人起敬。
  今值竣工之际,嘱予叙其事,并录维修领导小组成员及资助者名单于后,以启后者也,是为记。
  (维修领导小组成员及资助者名单从略)
  陈文节公祠重修记碑:在陈文节公祠内·现代。青石质,高1.8米,宽0.9米。公元1994年立。碑文楷书,凡15行,满行34字。族裔瑞安陈春生撰文。电脑刻字。记载陈氏后裔光和、凤林等人发起修葺,及捐资者名单与金额事。

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诗碑文

  弭棹向南郭,波波浸远天。拂鰷故出没,振鹭更澄鲜。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
  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诗碑:在谢公亭内·现代。青石质,高1.665米,宽0.8米,公元1996年立。碑文草书,凡6行,每行字不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书。录南朝谢灵运记游仙岩诗全文。

  第五节 革命纪念地

  中共浙南一大会址 在仙岩街道渔潭中村灵佑殿。1930年6月18日至22日,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决定成立浙南特委并组织武装暴动。灵佑殿系晚清建筑,有正殿、前殿和戏台,面阔五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占地600多平方米。
  中共永嘉、瑞安两县党的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 在仙岩景区梅雨亭。1928年10月,瑞安首任县委书记林去病在仙岩梅雨亭召集永嘉、瑞安两县党、团代表会议,推选林去病等六人参加浙南特委扩大会议。

  第六节 其他胜迹(塔墓、经幢)
  
  慧光塔 在圣寿禅寺山门外,位于虎溪之南,卧象山右首,相传建于唐,为开山祖师慧通归一所建。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总高约42米,每层腰檐翼角飞翘,风铎叮咚,声闻数里,外施回栏,内设扶梯,可逐层登临远眺。元至元四年(1338)僧致蕴和清康熙三十年(1693)僧天目超智重修。文革期间被仙北红卫兵拆毁,于塔壁发现北宋刻印书和金书、银书、墨书经卷,以及金器、银器、油泥堆塑漆器、玻璃器皿、黄杨木雕等珍贵文物百余件。
  现塔为2002年重建落成,塔高49.9米,塔身直径10米,为温州规模最大的佛塔。2004年11月,举行了重建落成典礼。
  弘一法师纪念塔 为修持礼拜塔,在圣寿禅寺后山,为纪念弘一法师驻锡温州、完成《四分律戒相表记》,于2005年10月落成。造型取之于印度鹿野苑供奉阿难尊者的达美克塔,高5米5,直径4米5,一改塔的观赏性作用,恢复塔的修持崇拜意义,并针对佛教日益世俗化、学术化的现象,呼吁重新提起注重修持、注重解脱之道的佛教的真实意义。塔名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亲书,落成期间,还举办了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25周年研讨会。
  七宝如来塔 在圣寿禅寺放生池前从西至东依次是南无多宝如来、南弥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
  石经幢 仙岩寺石经幢刻于唐大中十四年,以太湖石八面雕刻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咒。仙岩旧志记载:“此经幢为唐大中经历至今八百多年苔藓不生,区鲜如新,真奇迹也。”在光绪年初此经幢横倒寺前,多面陷入土内已几十年矣,远望可见隐有字迹,但模糊不清,经僧人面面再三洗刷,仅得“福田”二字及一仲字正书。其余字迹均隐而不明。此由山气水土侵凌故也。光绪年间仙岩寺僧本泉和尚以原石重刻陀罗尼经咒,解放初期亦不知去向。一九八五年村民发现释道法法师重新安装仙岩寺放生池前,此实是难得之宝也。
  罗大师塔墓 相传是唐代隐居罗隐洞潜心修道的罗状元之阴宅,故民间又称为“罗状元坟”。墓前石塔用花岗岩雕刻而成,通高1.45米,须弥基座,瓜棱塔身,六角攒尖式塔顶,能转动。塔身正面刻有“罗大师之塔墓”一行六字。塔后为三扇石板砌筑照壁,中高,其上盖刻成悬山式屋项,脊吻微翘,整个墓域约占地45平方米。此塔墓结构保存完整,为唐代古建筑遗存。现为区级文保单位。
  闻谷大法师塔墓 在白云寺东约20米竹林内。塔由青石雕成的基座、塔身、塔顶组成,总高1.1米。六角须弥基座,塔身壁上刻“明狮子峰白云院闻谷大法师塔”一行十三字。
  高世则墓 高世则乃南宋第一个皇帝高宗赵构身边的太师,重兴过仙岩寺。逝后得皇恩赐葬仙岩卧象山,时其墓域规模颇盛,后遭毁。今其后裔重建之,但墓域甚简,上下二坛,占地200平方米,坐东朝西。墓前有石像并立有碑记。
  注:高世则(1080~1144),字仲贻,号无功,蒙城(今属安徽)人。英宗后高氏之族,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知西上閤门事。高宗为康王时,曾随从使金,后为元帅府参议官。高宗即位,提举万寿观。绍兴二年(1132),除保静军承宣使、温州供职。六年,充万寿观使。九年,进开府仪同三司。奉朝请,赐第临安。十年,再判温州,寻以病罢,复为万寿观使。十四年召入觐,卒,年六十五,谥忠节。《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王氏家族墓 在仙岩街道罗垟村破岩东嶂山,始建于明嘉靖丁未年(1547),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王倖、王佐墓为圈椅式,墓室、墓坛、椅圈均由花岗岩砌筑。嘉运、嘉经墓在王倖墓南北两侧,墓室由花岗岩砌筑。该墓形式、用材为典型的浙南明墓,是研究明朝墓式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墓为瓯海区级文保单位。
  注:王倖(1501-1600),字伟成,号一泉,授八品冠带。其弟王佐(1503-1571),字伟才,号石潭,嘉靖举人,医学高明,医德高尚,授太医院冠带四品官衔。王倖长子嘉运(1523-1558),号龙溪,治易补邑庠。王佐长子嘉经(1532-1623),号守吾,任广东濂州府文昌县主簿。

  黄体立墓 在仙岩后山狮子峰东,距白云寺约300米处。为圈椅式砖室墓,上下共三坛,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坟面青石金屏门,浮雕很精致。2010年其墓地被列为瓯海区级文保单位。
  按:黄体立(1830-1875),字卤乡,瑞安城关人。清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刑部主事。
  附注:黄体芳:瑞安人,清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声名佳远。是黄宗英黄氏三兄妹的祖公爷。一日临萧江看戏,为戏台撰联:“二三人,可作千兵万马;六七步,亦行四海九洲。”也曾为陈文节公祠撰联“富贵总浮云,何如一代文章,留与名山作副;沧桑经劫火,遥看千年俎豆,仍依古佛为邻。”

  黄绍第墓 在仙岩后山狮子峰东北,距白云寺约300米处。为圈椅式砖室墓,上下共三坛,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010年其墓地被列为瓯海区级文保单位。
  按:黄绍第(1855—1914),近代教育家。字叔颂,号缦庵。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南乡试考官、福建乡试副主考、湖北全省学务处总办、代理湖北提学使等职。列名“上海强学会”。曾与孙诒让、黄绍箕创办瑞安学计馆,任瑞安务农支会副会长。著有《瑞安百咏》。

  邹梦禅墓 在仙岩后山狮子峰山角,陈傅良祠西边约50米。坟墓为杭州十分流行的馒头坟,坟边建了一个石亭,占地约100平方米。沙孟海先生题写其坟墓碑名,王蘧常撰写碑文,郭仲选书丹上石。
  按:邹梦禅(1905-1986),原名敬栻、敬式,字悼堪,号今适,又号大斋、缾庐,别署迟翁。温州瑞安人,早年在瑞安中学就读。曾任《辞海》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理事、西泠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浑厚饱满,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融合的境界,作品数十次在北京、日本、波兰等国展出。出版的书刻著作有《吕氏春秋集解》、《梦禅治印集》(两卷)、《邹梦禅印存》、《四大家诗词小楷》等。

  第七节 风情民俗、传说故事(目录)

  1、节假庆典
  绿文化节 仙岩自2009年开始围绕“绿”字做文章,开展各项活动以提升当地文化品位、做活旅游文章,促进经济发展。绿文化节定在每年4月份举办,至今已举办三届。
  2、民族民俗 
  仙岩农历正月十六庙会温州仙岩抬佛不知源自何时,抬的神仙是华光殿的华光大帝。每年提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红绸,风水瓶。还要请戏班斗台。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穗丰村民俗文化节
  3、宗教礼仪
  圣寿禅寺国际禅修 鉴于目前南传禅修的各种禅法正逐渐传入中国但力量都较分散和薄弱的现状,仙岩圣寿禅寺能显法师率先发起在温州圣寿禅寺筹备组建国际禅修中心(禅修院),为大众提供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完善的共修圣地,更为好乐禅修者提供专业的指导老师和修行方法,使大众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和方法,更深入、更完善地进入实修,并通过深度的修行从而体证佛法。此举将更好地推动南、北传实修法门,使解脱道、菩萨道悉皆圆满。
  高氏仙岩祭祖活动 高世则字仲贻生于北宋121年(公元1080年)文武全才,还有很高的外交才干。还于北宋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麾下行营副使,任元帅府参议,后担任万寿观使、开府仪同三司、温州节度使、太保。于北宋末护驾南渡,保护康王赵构(后为宋高宗)临安登基。后定居温州,成为东瓯开基始祖。年65去世时追赠太傅,谥号”忠节”。入温郡名宦,奉敕葬瑞安县仙岩(今瓯海仙岩)之东山赐寺为功德院,置祭田建祠祀焉。后高世则长子高百之后裔世居温州,次子高千之之后裔居山阴西(今浙江萧山)。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来自温州各地的高氏后裔都会齐聚在瓯海区仙岩风景区卧象山脚的高世则墓举行祭祖庆典活动。仪式由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主持,共需完成升炮、序立等10道程式。高氏后裔跪拜上香并行三拜九叩之礼、进酒、进贡品、燃放鞭炮等等。经过严肃认真的行参拜礼、迎神礼、初献礼、宣读祝章等一系列祭祖程式,充分表现对先祖的崇敬之情。高氏后裔在仙岩举行的祭祖庆典活动也为仙岩风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4、传说故事(目录)
  “仙岩”名称的由来,没有明确定论出自何时。但仙岩山的诸多传说故事大都与仙人有关,且仙岩山体又主要是由花岗岩和凝灰岩构成,山清水秀、大气氤氲,《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轩辕氏曾驻守仙岩炼丹成仙。仙岩的一泉一石,确实能引人走进如影如幻、飘然若仙的境界。
  在瑞安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叶尚义、周孔华搜集整理的《九狮一象的传说》、《虎溪桥》、《流米岩》、《珍珠泉》、《棋盘岩》、《赵王洞》、《尖山瓦龙》和秦福元口述、黄卫东整理的《三姑潭》、《仙人打滑塌》、《升仙岩》、《龙凤呈祥的由来》、《优虎禅寺》及《大罗山罗状元念庵法师(明)》等等,已另编辑成书,

  第八节 地方历史人物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育于钱塘(今杭州)杜明师道馆,直到15岁总角之年,才由钱塘接回建康(今南京),住在朱雀桥边的乌衣巷内,他在18岁即承袭“康乐公”称号、食邑2000户,世称“谢康乐”。
  谢灵运于永初三年(422)出任永嘉郡守。当时永嘉郡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但负山面海,控江带溪,山水奇丽。《宋书·本传》说:“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屐迹遍及郡内诸县,“所至,即为诗咏以致其意”。当年秋冬,即写有《晚出西射堂》、《登永嘉绿蟑山》、《游岭门山》、《斋中读书》等诗。其间曾患病卧床,直到次年早春始愈。大部诗篇写于景平元年(423),有《登池上楼》、《邵东山望海》、《登上戍石鼓山》、《种桑》、《石室山》、《白云曲》(存目)、《春草吟》(存目)、《过白岸亭》、《读书斋》、《游赤石进帆海》、《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等。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当时朝野就很轰动,《宋书·本传》说;“每有一新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谢灵运在永嘉的治绩,为他的诗名所掩,一直不为人们所注视。再是受齐梁·沈约的《宋书·本传》所影响,认为他只管游山玩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但是从他写永嘉的诗作中,仍可见其不仅是一位名诗人,也是一位颇罕众望、有所作为的太守。
  他在永嘉郡实行道家的“无为之治”,重教化,兴郡学,提倡水利,勉励农桑,关心民间疾苦,做了不少好事。他曾到乐(今乐清)白石、磐屿等地巡视农田水利,察看台风大潮,看到当地灾情严重,民不聊生而深感内疚,提出要修建一条长堤,把农田保护起来,并把大河小河联成网络,以利排灌,当时到底已采取那些具体措施已无可考,但敢于提出“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白石岩下径行田》)的宏伟水利规划,足以说明他的决心与远见。他曾带领老百姓到城郊栽种桑树,“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种桑》),透示太守对桑树成林,发展养蚕事业的热望,也对自己千里迢迢来此海隅任职的一点慰藉。永嘉有悠久的养蚕历史,东晋时即有“八辈蚕”的记载(郑缉之《永嘉郡记》),谢灵运此举,是起了鼓励和促进作用的。他遍历各县,不单纯是为了游山玩水,也对永嘉郡的山海之利、民情风俗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他的《命学士讲书》一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重视。明·任欲在《洪武温州府图志·序》中有一段话足以充分说明,“尝考自东晋置郡以来为之守者,如天羲之之治尚慈惠,谢灵运之招士讲书,由是人知自爱向学,民风一变。沿及李唐,人才稍出,至于赵来元丰淳熙之间,道学渊懿,文物之盛,庶几乎邹鲁之风矣。迨及有元,余韵尚存,推原其自,虽气运使然,亦承流宣化者,代有其人也。”谢灵运播下的文化教育种于,开花结果,代代相因,这是他对温州人民最大的贡献。
  景平元年(423)九月,谢灵运称病提前离职。永嘉吏民到北亭(今望江路一带)去送行,他在《北亭与吏民别》一诗中,自谦德薄智浅,乏所建树,感到歉愧,最后发出感人肺腑的心声:“前期渺已往,后会邈无困,贫者阙所赠,风寒护尔身。”如果没有爱民如子的真情实感,是很难作出这献给人民、也留给历史的千古绝唱,送者无不潸然泪下,一直待到他登船溯瓯江西去才返回。
  永嘉郡的百姓理解他,赞赏他,并不仅仅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应该说与他的政绩有关。温州至今尚留有许多纪念他的遗迹:在鹿城区有康乐坊、竹马坊、谢池巷、池上楼、谢客岩,江心屿有谢公亭、澄鲜阁;在乐清北雁有谢公岭、落屐亭、中雁有怀谢亭;在瑞安仙岩也有纪念亭,在瓯海藤桥有谢公岩,在永嘉楠溪江大桥和康乐山庄,均建有他的塑像。在青田县有谢桥亭……。他的治绩已深入人心,他的歌吟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审美意识,与浙南的名山秀水一起,映着永不磨灭的霞光。
  仙岩寺开山祖师——慧通归一禅师
  释慧通禅师,别号归一,浙东四明山人,生于唐元和二年(807)丁亥九月十八日子时,圆寂于乾元二年(895)乙卯九月十五日卯时。世寿八十有九,师铺地开基,建寺造塔,为仙岩圣寿禅寺有史实记载开山大和尚。
  唐代诗人——姚揆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仙岩伏虎寺伏虎遇安禅师(宋)
  遇安禅师,福建福州人,生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甲申年八月十三日未时,圆寂于宋至道元年(995)乙未三月三日,世寿七十有二。法名本叫遇安,得法于天台宗。又常阅《愣严经》又名楞严禅师。
  遇安为天台国清寺国韶禅师传人,有学业,北宋初年,云游到仙岩寺,看到这里山水奇秀,就卓锡白云庵。圣寿禅寺从唐代肇创以来,历经多年的沧桑变迁,遇安恻然于怀,誓愿重振。经他苦心经营,遂成东瓯最大丛林。
  据称师平日骑虎出入,跨以登山涉水。今仙岩景物还有“虎”字名称很多,如虎溪、虎溪桥、系虎石、伏虎洞等。所以遇安禅师俗称伏虎禅师。
  宋理学大师——朱熹
  朱熹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
  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中进士,任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主簿,聚徒讲学,后罢归,监潭州(今湖南长沙)南岳庙。孝宗即位,朱熹上书反对议和。隆兴元年(1163)被召见,复言主战。朝廷虽屡任以官职,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皆辞不就。淳熙五年(1178)史浩再度为相,荐朱熹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屡辞不许,次年赴任。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请修复旧观,订立学规,从事讲学。淳熙八年(1181),浙东大饥,朱熹被任命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因屡次上疏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唐仲友为宰相王淮姻亲,朱熹的奏章被扣压,因愤而辞归。淳熙十四年(1187),周必大为相,任朱熹提点江西刑狱。次年,升兵部郎官,以足疾为由请归。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任为江东转运副使,以病力辞,后改任漳州(今属福建)知州。绍熙二年(1191)辞归建阳,五年(1194)起任湖南安抚使,修复岳麓书院,扩建学堂,广纳四方游学之士。宁宗庆元元年(1195),为焕章阁待制、侍讲,因得罪韩侂胄而罢。次年,监察御史史继祖劾其伪学欺人,革职罢官,归建阳讲学著述而终。
  南宋名臣陈傅良的“经世致用”、“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学说曾引起朱熹的正视,1191年(绍熙二年)他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仙岩拜访陈傅良。陈傅良为了招待朱熹,学馆特地放假三天,白天陪朱熹游玩山水,夜晚两人进行理学辩论,几乎都通宵达旦,各都五体投地。第三天晚间陈傅良设宴招待,请朱熹留书作纪念。朱熹浓墨挥毫,写下“开天气象”、“溪山第一”几个遒劲大字。“开天气象”后来作为匾额留住仙岩寺头门,至今犹在。
  一代名臣——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人称止斋先生,宋·瑞安澍村(今凤村)人。青年时以教书为业,在温瑞一带小有名气。叶适曾有记述:“公未三十,心思挺出,陈编宿说,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长,士苏醒起立,骇未曾有,皆相号召,雷动从之。虽縻他师,亦借名陈氏,由是其文擅于当世。”
  乾道五年(1169),随薛季宣寄寓江苏常州读书,继承和发扬薛季宣的事功学说,成为南宋永嘉学派承前启后的学者。乾道八年中进士,淳熙三年(1176),被荐为太学录。淳熙十一年任湖南桂阳军知军,候缺期在瑞安仙岩创办书院。淳熙十四年,赴桂阳军任职,并引入温州深耕、施肥、龙骨水车等先进农业技术,教民任用,鼓励瑶族子弟入学。绍熙四年,擢任权中书舍人。上皇孝宗患病,光宗受李后挟制,不去问安,傅良引据力谏,而遭李后叱骂,遂挂冠归里。宁宗即位,博访名德之士,召还授中书舍人兼侍讲,实录院修撰。后因拒绝起草罢免朱熹诏书,是年被参“庇护辛弃疾,依托朱熹”罢官还乡。遂杜门著述,榜其居室曰:“止斋”。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查禁“伪学”,傅良被列名党籍。党禁解除后,嘉泰三年(1203)起知泉州,以疾力辞,改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侍制。同年卒于家,谥文节。
  傅良幼孤家贫,少年时曾寄居仙岩寺读书,后又在仙岩创办书院,授徒讲学。早岁师事永嘉郑伯熊、薛季宣,讲求经制事之学。为学重“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是永嘉学派承先启后的巨儒。在政治上,主张结民心、宽民力、减冗兵、择官长、省上供、轻赋税,振兴国力,收复中原。生平著述丰富,有《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旨》、《止斋文集》等等。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人起有一定影响。
  宋太傅——高世则
  生平见本志第三章人文资源第六节其他胜迹(塔墓、经幢)高世则墓及第七节风情民俗高氏仙岩祭祖活动。
  天目智超和尚
  天目和尚,别号智超,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岁次庚戌,俗姓李,父名文所,母许氏,上海青浦县四十一堡三区人。天目幼童时代梦见祖坟变成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有一老人指大殿金色佛像对他说:“此是你的祖宗。”他将梦中之事告诉父亲,其父笑曰:“小小年纪,何梦之有。”自此天目则有出家为僧之想。—个夏天的半夜,他坐在地上乘凉。忽然看见天裂如丹、霞光灿烂,闪烁夺目,以后出家,师取法名天目,乃符天裂如目也。
  师十二岁丧母,由祖母戴氏养育提携,信奉佛法,出家二字常注在心,因父亲不许,故未准出家。廿二岁,父亲逝世,明朝灭亡,国内兵荒马乱,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师感到人生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越想越悲,决定舍俗出家,投嘉善张泾汇、山墩庵.由亮融和尚剃度出家。顺治戊子年(1649)赵开学栖真寺,由林野老和尚受具足戒。顺治巳丑年(1650)秋月,偕同引礼赤子师、维德师到嘉定黄渡镇罗汉寺参学。同治庚寅年(1651)师到崇明县慈济寺担任书记(文书)之职,三月初四日,慈济寺撞钟召集众僧付法天目和尚。得法之后,即回松江暂住慧灯庵。同治甲午年正月十四日住天台崇法寺。秋月天台有山寇作乱。正巧松江孟居士入天台山朝礼祖庭,恐天目和尚在此受害,请他游乐清雁荡山及温州江心屿等风景区,并礼拜永嘉无相大师墓塔,又到仙岩山各寺庙,徘徊山林之间,海坛金刚会善信,请他住渔潭天王寺。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十四日,梅勒、陈典谟请他到仙岩寺说戒。戊戌年仙岩寺当地檀越主,瑞安县令谭希闵及王锡瑄、王锡碇等邀请天目和尚到仙岩主持法席,四月初八师卓锡仙岩寺,始立方丈。当时仙岩寺已多年失修,草没人腰,椽瓦残缺,野狐出没,戒律松弛。师兴建寺宇,重修慧光塔,宏扬正法,严持戒律,振兴禅宗,随机接引,道风四布,晨钟暮鼓,轨则清严,自此仙岩寺自成浙江温州名刹。
  朱自清与仙岩梅雨潭《绿》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五四”期间,在北京大学读哲学,受新思潮影响,开始文学活动,并参加“新潮社”。朱自清曾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和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摘自《别了,司徒雷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1923年朱自清由他的北大同学温州人周予同介绍,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的前身)任教,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温州。当时的温州除了省立十中,还有一所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因为两所学校的课程大多数相同,所以一些教师都兼教两校。朱自清也不例外,他一边在十中教“国文”,一边又在十师兼教“公民”和“科学概论”。考虑到要在两个学校走动,所以一开始朱自清选择租住在离两校都较近的大士门,但不久由于大士门失火,就迁到朔门四营堂巷34号,在那里一直住到1924年10月全家离开温州(现四营堂巷34号已于2006年建成朱自清旧居纪念馆)。
  在温期间,他写了《温州的踪迹》散文一组,以洗练的语言,秀丽的笔触,描述了温州的山水风光和民情。其中尤以仙岩梅雨潭的《绿》,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据在温的好友马公愚1964年回忆,1923年10月第二次去仙岩时(第一次去仙岩是1923年春),朱自清诗情洋溢,曾风趣而激动地说:这潭水太好了!我这几年看过不少好山水,哪儿也没有这潭水绿得那么静,这么有活力。平时见了深潭,总未免有点心悸,偏这个潭越看越爱,掉进去也是痛快的事。这潭水是雷响潭下来的,那样凶的雷公雷婆怎么会生出这样温柔文静的女儿?又说,历来山水游记,写瀑布的多,因为它是动着的,变化着的,写起来容易生色;潭水是静的,写起来就难得生动,故历来写潭水的就少,象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写几个小潭的,千百年来能见到几篇?永州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同仙岩不好比。这次回去,是非写不可了。
  1924年2月8日文章发表后,五六十年来一直作为范文收入文学教科书,同他后来的《荷塘月色》、《背影》,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作。上世纪90年代仙岩风景区管理分局曾整治梅雨潭,努力给予保护,尽力保持旧观,并在潭边建造了一座“自清亭”,里面立碑刻有《绿》一文以作纪念。

  第九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产、美味

  仙岩钩花2010年入选瓯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2年12月,仙岩钩花成功入选第六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仙岩瓦当花檐制作技艺2009年入选“东瓯遗韵——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大型展览”。
  大罗山瓯柑,大罗山杨梅,钩花,官山垟狗肉,野兔、猪油渣,菜籽油,米醋。

  第十节 书画艺文

  书画


明崇祯版李灿箕修《仙岩志》


民国版张扬编写《仙岩山志》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仙岩》
  香港出版社出版、林长春主编《大罗山志》
  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刘温泽主编《大罗山佛国》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林长春编著《瓯海风光旅游》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姜善真主编《瓯海历代诗词选》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徐高发主编《瓯海民间故事》
  仙岩镇一小编辑的乡土教材《绿意浓浓话仙岩》
  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周兴杞主编《仙岩历代山水诗词选》、《仙岩古代诗词选》。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出品、黄卫东主编《仙岩历代散文选》


书法家沈鹏书谢灵运诗《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

  记叙

仙岩寺记
明·王叔果

  永嘉之山唯大罗最巨,磅礴数十里。其西麓为仙岩,乃天下二十六福地,界永、瑞二邑境上,其寺建自唐贞观僧慧通者,后废。至宋,有富民陈氏者宅兹村,忽闻地下有钟鼓声,复舍宅为寺,时有楞严(遇)安禅师常骑虎出入,别号伏虎禅师,大兴法场。宋儒陈止斋先生读书其中,朱晦翁亦常来游,大书“溪山第一”四字。
  兹山三面环抱,唯空其西面,外通大河,内有小溪环绕,梅潭水由此出,入河,往年可通小舟,今沙石淤塞矣。寺前石坊旧额,僧鉴空“伏虎”二大字已失去,今中书舍人赵性鲁,直匾书“仙岩”,横匾书“天下二十六福地”。由石坊转入为虎溪桥,覆以亭,亭有系虎石。桥之南,屹然而耸者为慧光塔。昔传有银汉飞灯之异。其东畔列石幢十余座。故有僧舍、名外庵,今废。渡桥而北,则止斋祠在焉,乃瑞邑前尹刘公畿重建。祠前有亭,匾曰“流芳”,僧道熹为刘公作也。祠后高峰数十寻,系以萝蔓,望之郁然为积翠峰。
  由止斋祠东行,有沙门,有佛殿,则国初一镇守内臣重建者,甚宏伟,岁久敝坏,今乃肇新焉。而狮子峰、卧象山则相与环抱左右。往大殿东行数十步,僧道熹新创一庵,门匾“丛林佳趣”。前为方丈,西为清虚楼,楼后骈植花卉。亭面之,曰“艳芳”,瑞、平、尹朱、文二公捐资所构,改曰“超览”庵门外有亭相值,坐其中,则云峰森列,予题曰“参云榭”,左方有旧庵,今改为安禅之所。由旧庵东折而北,有门冀然,悬晦翁所书“溪山第一”匾。前行数十步为嘉树台,以古榕树根盘崖上,重荫交翠其下,甃石为台。台之东为流觞亭,亭八角,水环绕流觞,仍注于池。周围数十寻,多植白莲,名曰白莲池。泰顺尹区公益资寺僧作亭池中,而问名于予,予命曰“憩莲”,区公别号两莲,用以名亭,盖甘棠之意云。
  出流觞亭循崖北行,蹑级而上为翠微岭。岭侧有石如屏,刻宋(按,应为唐)吏部侍郎姚揆铭。岭下俯见澄潭,志载有三仙姑谒(遇)安禅师,一语而悟,入潭化去,因以名潭。潭前为仰止亭,以仰而望之则止斋读书台在焉。台表西,崖高处有石如砥,方数十丈,旁凿小石盂,注水盥手,则止斋旧迹也。由仰止亭北行,乃梅潭正踞。又折而东,崖谷甚异有洞如室,盘旋而通梅潭,名通玄洞。洞之背有亭,少师张文忠孚敬建,名泽润亭。亭之前即梅雨潭,潭之胜在此山为最。四面岩壁削立,瀑水飞洒潭中,空濛若细雨。然潭口两巨岩相倚,中开一空,向皆乱石堆塞。砌石为矶,正面飞瀑,名曰喷玉矶,可列二桌,坐数人在矶上对瀑,如处灶门,引首自内观天也。潭之四周,岩壁奇绝,昔传有飞仙其上者为升仙岩。又有振玉亭在潭上近西,与飞瀑相对,乃今瑞邑尹余公世儒新建也。
  越潭之东,岩稍循涧,高陟为三皇井、炼丹井、黄帝池,其义未详,盖幻迹云。再上为雷潭,潭深邃莫窥其度,以巨石投之,若雷鸣。又有龙须潭,在雷潭之上,水循岩而下,如悬布,或以黄帝乘龙飞升时有须髯坠,故名。由潭西登,则有白云上方庵,乃僧道熹所构,即伏虎禅师庵故址。庵仅一楹,望之如斗大,而迎宾礼佛各有其方,至庖厨湢库属,亦罔不备,熹上人之经制巧矣。初上人在此入定,三年不出户,予命其住持仙岩寺,始下山。庵之上为玉函潭,去梅潭约二、三里,游人率至此而返。山渐高峻,为仙岩绝境矣。
  寺故有田七十亩,水碓凡数座。嘉靖初,田为地豪家所有,而碓亦废去,游人至,无驻足之所,览胜吊古,罔不兴嗟。予兄弟命僧道熹主之,资其稍葺坠绪,仍理诸胜。兹山本为妙境,无攀陟之劳,有幽邃之美,今润色有加,而宴憩登眺之所不一而足,殆如人有颖质,益以学问之功,而才美立见矣。但寺中故业无存,今仅有碓三、四座,日取其税以资香灯饔餐之给。先是,寺僧废戾,时移世变,所遗碓基又为本乡豪民所据;盖豪民率捏伪夺以为售之寺僧,遂沿溪竟架诸碓,自上流邀激梅潭水助舂,而飞泉为之或竭。比兵宪袁公祖庚,廉知其情,下令尽拆诸豪民碓,惟寺僧者许留,仍给帖为照,以预防将来。夫自唐迄今,殆将千载,其间或废或兴,不知几变矣,而湮落狼藉之余复能振举,是固关于天数,由于人力,其亦山川之灵有以致也。
  王叔果:生平见龙湾卷永昌堡篇历史人物节中。

新置止斋祭田记
明·王叔杲

  吾瓯多佳山水,若雁荡,天台诸山,多称奇秀,然幽远峻险、游人鲜至,唯瑞之仙岩,滨湖而为平麓,其奇峰峭壁、阴壑飞泉,又与雁荡、天台比胜。宋名贤陈止斋先生读书于此,朱晦翁来访相与吟弄风月,题为溪山第一,即其地也。后人为建祠于寺右,岁礼先生,久而寺荒祠圯,祀事亦废。嘉靖甲寅(1554)吴门羽泉刘公来知瑞邑,于仙岩诸景览而悦之,遂新止斋祠。
  寺故有水碓余所,后为乡豪所攘。官因俾碓者供祠祭,比监司驻游,以碓房嚣杂,损山水佳趣,命拆诸碓。乃以前祭属寺僧,僧贫不能办,顾典礼又不可废。万历癸酉(1573)安福西岳周公来莅是邑,遂更定其事,以十八都涂田三十亩,及原编本祠门子役银一两与原断付寺,止斋流裔以园地五亩俱给寺僧,为办祭需。而有司无烦丝粟焉。
  周公尝从东郭邹先生游,究心理学,止斋参倚之说,盖可用订正者。兹祠而祀之,亦考德问业意也,此其事不可无记也。公名悠,籍安福,举制科进士,为江西世族云。
  王叔杲:生平见龙湾卷永昌堡篇历史人物节中。

仙岩梅雨潭观瀑布记
明·刘康祉

  予与友人周君、王君,以初十至仙岩。连日小雨,比进艇,天已小霁,泊舟之际则大晴。斜日在林,万山尽紫,好风飘然,长松濯濯予急趋梅雨潭观瀑布,瀑布稍壮,愈于前四岁所观矣。而石所受瀑处犹稜稜自见,水仅从数级中跌宕而下,非能直泻也,予意犹未快。连日晴,连视之,水乃益缩涩。小雨则小壮,然未复旧观。
  后数日大雨。午饷山斋中,如坐龙门上,砰磕之声震耳,意其有奇,而为雨所制。午后,雨少微,乃贾壮往,出松径数武,悲流易而湗 ,野水如海,奇矣。趋上山。山不一再折水,乃大奇,盖潭水所走虎溪道也。水自潭下泻行,绝壁间峻滑陡暗不可窥,既数十步,乃得大径,平铺如砥,两旁岩夹之,势稍昂于内,内水急欲外趋,外石抑之,俯仰相争,涌雪沸金,三人狂呼称快,而为水声所夺,拍肩大语,相顾褒尔无闻也,快赏欢叫,娓娓不能舍。而遥望瀑布,缥缈垂林际,乃舍之而上。
  天静无风,草末不动。潭口草树,独偃仆如压,则瀑水急下,下未及,受激波溅沫所鼓荡也。予三人近前,亦不得少立。时予衣短衣,蹑双履,意其为累,乃悉捐去之,科头跣足,攀藤而往,才至洞口,水沫纷然如蒸,口目不得开,身摇摇焉,几为风水所吸。匍匐从故道出,登巅上漱玉亭。视之亭俯下若井中,去水二十仞,而纷沫直迸,高出数丈。不知潭中作何状,其奇视下又倍蓰焉。意极恋之,而以水所淋漓如没人,始上,背膺皆洽,不可留也,遂归。

再游仙岩梅雨潭记
明·刘康祉

  观瀑之次日,雨已霁,然水声澎湃,时时绕梦趣也,是日,予方沐。意欲晞发焉,而又虑其雨歇水微,将失旧观也,乃披衣趋谐之。至则湗 之声如故,而风水之所荡,涌沫之所溢,已衰于昨日矣。洞口草树亦稍稍作折腰态,不举首拂地也。予乃知其颇可入,遂攀援而进,顾须低项襟,塞口鼻,与涌雾相抵冒,乃得进。立瀑布下而犹未得张目观也,目大张则为沫水所激射,仅仅少举睫睆之,霡霂滃翳障目,竟如坐重幕观积雪,而金钲鼍鼓数万声震于其旁,瀑水大数十围,奔放而下,荡决自如,无敢撑柱龃龉之者,稜稜之石皆没不见矣。单衣流液,发濡濡如新沫,予盖十余诣,而瀑之胜始尽。时连日高涉,或跣行,或嗫履,攀萝葛,踞泥苔,与水风力争,而目才一快。归卧山斋,喘喘委顿,顾自谓奇游胜赏,把袂相慰劳,无言疲者。
  刘康祉:字以吉,永嘉人。明万历庚戌(1610)进士,官广西右布政使。著有《识匡斋集》。

重建仙岩寺记
清·范承谟

  予奉命抚浙,以岁庚戌(1670)春巡瓯郡,历下邑,舟出永嘉界十余里为瑞安地也,见崇山郁葱,林木层耸,奇峰峻峭,回合青冥,知其中必有名刹、有异僧存焉。询之,为仙岩山,乃宋贤陈止斋先生读书处也。
  夫东瓯昔称山水郡,此非其表表者欤。予乃舍舟登岸,遁野径,度虎溪桥入山门,有僧整衲雍容,神情淡穆,揖予而入,则天目和尚也。天目为云间名家子,生有夙因,幼即辞家受具,裒然为天童法裔,遮游名山,南至于瓯,踌躇于仙岩而住锡焉。予时少憩,起而环瞩,宝殿煌煌,两庑翼翼,以至若禅堂、若方丈、若藏经阁、若钟鼓楼,飞甍缭垣,靡不矗矗轩轩,整饬庄严。美哉,绀宇鼎新、兰若之观,伟矣!至问其檀越为谁,则曰先永嘉方伯王龙友游履所至,目击名刹破坏,佛像淋漓,特招僧性化,给资修葺,徐图募建,乃未竟其志而逝,未几果成废基矣。嗣而润州司李王玉叔与其兄比部玉伯、广文玉仲,念及先志,遂为倡首焉,更为之乞缘于当路。而且龙藏有请辉岩昭壑,荣施斯山不少。而和尚一瓢一笠,近自括、婺,远暨江左,所至皈礼向化,诸宰官、善信,普济道念,输财赴工,如水投壑,亦神矣哉。
  复而和尚以名胜诏予游。予乃登山蹑骄,历三皇井及五潭诸胜,而于梅雨潭更低徊不忍去焉。循寺侧而东,有峰曰积翠,旁为陈止斋祠,圯而复新、亦和尚力也。循峰数十武,入垣内,有积翠楼,则司李之别墅也。环山潴水、竹林森茂。晚,予得一宿,亦缘也。和尚以记请,予曰:记游,予事也。而为《仙岩寺重建记》,则我为兰若表章又何能辞。按道书,仙岩为天下二十六福地,寺昉于唐贞观中,禅师归一首辟荒山为宗风倡。至宋,为安楞严禅师道场,即破句读楞严者,又伏虎著迹,曰伏虎禅林。嗣后代有名缁师,若景纯、宝诜、鑑空诸古德,有参史局著作、有赐紫衣还山者,班班可考也。先是屡兴屡圯,檀越不一其人,乃者天福名山,泰运重启,一番大作用,又属之司李兄弟矣。昔王司徒兄弟听讲《毗昙经》。妙悟立解,遂舍宅为寺。遐哉卓举,为禅门功德,吾以之方比部与司李,不有合乎,而和尚之成此举,即其徒众皆龙象侣也,虔其尔职,各奏尔能,为功于寺亦不浅也,因记事而并及之。是为记。
  范承谟:字觐公,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至浙闽总督。

游仙岩记
清·潘耒

  东瓯诸山多连绵相属,唯大罗山巍然特起,枕海带江,别标灵秀。其西麓一支为仙岩,道书所云:“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唐司空图、姚揆皆有铭,宋陈止斋尝读书焉。三潭二井之胜闻天下。
  余以六月初往游,泛一叶舟出郡南门,循溪行,过白塔、由帆游、渔潭诸村落,平田浅渚,绝类江南。至岩麓,见古塔戛云,林篁郁茂,则圣寿寺在焉。山门榜“溪山第一”,乃朱晦翁书。寺故唐刹,有大中时陀罗尼石幢尚完好,殿宇久废,济宗天目禅师鼎新之,宏丽可容千僧,为瓯江首刹。天公,云间人,道风高秀,一见倾倒,策杖导游,登翠微岭,‘夹道虬松千株,岩壁峻澍削玉,色如古铜出土。峨见双岩对峙,窘蠢岝峪,类龙颔鲸牙,飞瀑自其中出,轰然注潭中,高不过数丈,而石稜层折,水数跌而下,喷薄如散珠,潭前巨石围之,自石罅入,立水际,如在瓮中,寒风袭人,飞沫濛濛,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惜水不茂壮,未尽其奇。潭外石崖空中,名通玄洞。崖背有亭,曰寻壑,又一亭在西壁,曰快亭,皆与瀑对。潭水溢出甚湍,悍股引为水碓者三、四,其下流经三姑潭,疏为曲水,作亭临之,曰流觞,高下错落如图画也。
从快亭西上百余步,有岩如屋,为止斋读书台。又北上里许,观雷潭,石裂成涧,屈曲如龙形,上狭仅数尺,而下空广三、四丈,临崖俯窥泞黑无底,潭沉沉如玉缸盛油凝而不动,转巨石投之,声郁谷中,久而后砰訇作雷鸣,真石破惊天矣!龙须潭更在其上里许,遥望匹练悬空,冉冉飞动,日暮不得至,返寺宿焉。与天公露坐清话,夜分乃寝。
  天公亦酷好山水,闻余曾到雁湖,为之色飞,因言钱仓动石及仙姑洞、石梁之胜,余始有游南雁荡意,须还郡缠粮而行。晨出寺右,谒止斋祠,过王氏园楼。奇石屹立,苔纹如古钟鼎,名积翠峰,峰下潴泉为池,临池有亭翼然,莲叶田田,枫杉交荫,休夏无宜于此者,恨不能旬日留!过虎溪桥,与天公珍重作别,摄衣登舟,一步一回首也。

再游仙岩记
清·潘耒

  从仙岩返郡,亟求《南雁志》观之,心艳其奇,决意一往。时连雨计旬,梅潭水必甚壮,而天公为《修塔疏》,文已就,欲手致之,因复至仙岩。天公适往宝岩,首座太虚出迎。遂上翠微岭,道旁细流皆矢娇与人争路,碓硙间水悉涌雪翻银。坐寻壑亭,则金钲鼍鼓之声震耳,飞沫飘洒着人,清昼无风,而潭内水势搏激,自然生风,迸出谷口,溅珠横射,淋淳如骤雨,衣襦皆湿。瀑阔境二丈余,喷空直下,石稜皆没不见,潭水滚滚如潮头,极奔腾跳蹙之势。此瀑不甚高,而势险节短,如钜鹿鏖战,勇气百倍,又潭口逼仄,外高于内,水不得骤下,故郁怒盘蹙而为此奇也。僧言昨日水尚壮,人立亭上,。。如在雾中,今势稍衰,然城中人来亦罕值此者,客子得纵观固大快。太虚邀余上宝岩,余请待归途,遂别去。

三游仙岩
清·潘耒

  既游南雁归,至瑞安,念太虚之约不可忘也,买舟迳至仙岩。昏黑扣门,天公闻余来,喜甚,烧笋晚饭,言宝岩夜坐尤胜。明须幞被以往。
  宝岩在罗山高处,有洞深曲,人无到者。十余年前,僧避兵,始见之。天公爱其岩壑幽绝,稍加开凿,营精舍焉。既自标以十景,复嘱余遇峰峦佳者,即为立名。从仙岩过石门坑,逾数岭,见一峰当谷口,圆秀如髻顶。名之为华鬘峰,涧旁削壁嶙峋,色如泼墨者为削铁岩。横岩十余丈,上层覆下层,如茵褥垂簟外者,为覆云坡。巨石屏立,苔鲜缀之如虫书者,为苔篆岩。
  将至宝岩,石壁对峙,旧名石门。有洞方广如丈室,两石交叠为檐者、曰下岩;自仄径上,有洞周围如阁,曰中岩;又上,有洞,轩豁尽见诸山,曰上岩。岩石外黑内白,杂嵌细石如水晶,明莹有光、故曰宝岩。三洞宛转如旋螺,天然奇妙,天公复运巧思。凿突架险,疏泉剔石,佐鬼斧之所不逮。结屋不多,而冠崖跨壑,极映带之致。下岩、中岩甚奥,而上岩甚旷,前有石台凌空无际,于眺月尤宜,掩关面壁,莫佳于此。为大书“宝岩”二字,刻诸石壁。岩旁奇石林立,天公名之曰:青莲瓣,曰石焰,曰独秀,而山东一峰,高出云表,余名之曰摩霄峰。攀藤而上里许,至其巅,白云从中来,风吹之如流水片片掠面,遇其断裂者,徐徐坠入谷中如落雁,亦一奇观。峰腰石壁白净,望如悬帛者四处,偶过其下,曼声长啸,山即应之,既而人语则山亦语,人笑则山亦笑。人曰奇、山亦曰奇;人曰怪绝、山亦曰怪绝;人曰声从何而来,山亦曰声从何而来。大声大应,小声小应,因名之曰答响岩。尝闻闽中太姥山有仙乐峰,人奏曲其上,则山亦曲声相应。此峰亦必尔尔,空谷传声,不意灵妙至此,罗山有此奇,千百年无知者,待余而发,兹来为不虚矣。峰背石笋多奇,余穷探之,梯危栈而流,有石如人醉而坐睡者,名之曰醉翁,如龟昂颈者曰仰天龟,耸而峙者曰鳌头,圆而伏者曰石鼓,皆樵采所不到。返至宝岩,一一举似,天公谓凿天混沌,山鬼当夜哭也。
  明日将还仙岩,天公先行。余偕太虚、怒方二僧及人瞻弟往寻罗隐洞。路过少林、归云、镜庵诸静室,皆藏深坞中,绝幽胜。从归云东望,见一石人立,绝类北雁听诗叟。镜庵道中,见山头立石亭、可名玉女峰;遥望东山顶,簇石如芙蓉,名花萼峰;四石骈立为四皓峰;一石孤插天心为天柱峰。罗隐洞有上下二岩,上洞尤佳。小休盘礴,望见东北一带峰峦绝秀,问是何处?僧言:从此十数里,可登大罗山巅,四望无所不见,余喜跃欲往,僧言天且雨,余奋不顾,遂见饭于上洞,挟盖而行,迂道过石茅纂、绿阴精舍,误亦复往,行里许,出接石峰下,石高数丈,阔三、四尺,薄才数寸,两片层累,中间料连处仅一线,风吹可落,不知何以卓立千古也。又北折入谷中,两山巅并多奇石,初欲比拟物像,不可胜名乃已。又东折行三、四里,见平田茂树、篱落隐隐,名秀才垟,云是唐刘冲隐居处。望隔岸一山,横亘数里,孤悬绝壑,是为大罗之心,色如梁黛纹如叠波,秀削笼宗,名之曰横云障。基巅奇石百千,最杰异者一石,侧薄而斜卷,土人称仙人晒靴、不雅驯,名之曰插笏峰。旁有老僧岩,大类北雁,而危坐山头。又有两石丈,伛楼相对,名之曰二老峰。皆高卓云端,与天为竞。山尽一村,为盘台阁。休于民家,老人年且九十,健甚,问之,木姓,云是宋状元木待问之裔。更上重岭至畚箕尖,上有墩堠,设以瞭海,是大罗山绝顶也。环山百里,望如错绣。僧指之曰,是为瓯郡城,是为盘石卫,是为永嘉、海安所,及瑞安、平阳诸山川,皆如掌中,辫庵罗果,而大海漫澜一碧无际,远州小岛,如鱼如艇,不可胜数。长风忽来,驱云如马,雨随而至,急下山,趋盘台阁,则涔涔湿衣。望诸峰皆如新沐。
  过秀才垟,取别径还仙岩,岭深路滑,左执盖、右策杖、幸免倾跌。僧闻余从罗山顶下,阁寺皆惊,谓千、万人无一、二到也。至暮,雨益大,竟夜如倾盆,明午乃止,僧言梅雨潭水壮盛复倍前,亟往观之。则三姑潭上石濑中水皆成瀑,汹汹雷鸣。至寻超壑亭,则飞沐飚驰,人对面不闻语,瀑流不复循壁,玉柱十围,喷空直下,如万弩齐发,一潭皆银涛鼎沸,轮旋岩谷,震动天地。殆鉴余三至之勤,故以一昼夜雨增瀑势,俾得穿极变态也耶!复蹑登上雷潭,瀑流亦怒,潭中滚滚浪动,投小石,为水声所夺,绝无闻;运斗大石击之,始作声,轰然震天,猿鸟皆骇栗。龙须潭,前者遥望而已,兹欲迫视之。涉狂澜,攀危石,乃至其下。潭水正方,石壁宏敞,受瀑处阔可三丈余,瀑注之皆满,碎裂作百千条,披拂而下,故名龙须。言黄帝乘龙上天,髯坠水中者,妄也!
  梅雨潭壮猛,雷潭灵怪,龙须潭阔大,三者各臻其妙,皆天台、雁荡所未有,始知水石之变不可胜穷也。循雷潭而下为黄帝池,炼丹井、三皇井,并一水潆注所成。涧路幽寒,岩石欹削,人亦罕到矣。昔贤有言:人生不游雁荡,不如无生;游雁荡不数过,不如无游。余为雁山,固未能再至也,今仙岩乃独三至焉。每至所得益深,由皮肤而骨髓,由藩篱而堂奥,虽于大罗全体未尽,而仙岩面目庶几见之。天下事不可以小得而遽止,独山水然乎哉!天  公曰:子之游,进乎道。遂书之以为记。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康熙巳未(1679)举人,博学宏词,官翰林院检讨。

幕修陈文节公祠堂叙
沈玉瑚

  天地精英之气。磅礴凝结而发之于人,其人克修于家,孚于乡里,达之邦国,易祀而下,追思慨慕,奉以俎豆,为之祠,以揭虔妥灵,且使希古者式闾、表墓、考论其人其世,而得其所,以为古之人则虽后百世而犹存也。
  吾瑞为衣冠文物之乡,隋唐以来纪载疏阔,逮宋时,巨师魁儒项背相望,陈文节公最著稀称。公祠在仙岩虎溪桥之东,创自弘治初年,厥后屡修,具在志乘。比年所司疏于葺治,日就坠圯,遗像陟剥,不蔽风雨,邑荐绅思沿其旧而新之,请于邦伯,倡捐俸缗。既报可,遂谋所以输资而训工者,先一言以为之券,余窃有所感。
  自秦废学,汉儒讲经各执门户,宋诸大孺倡明正学,以阐天人性道之源流。文节当孝宗世,与张南轩、吕东莱作莫逆交,故亦讲致良知为训,四方从之游者踵相接。尤潜心《易》、《论语》二书,本所学以立朝,唯思尧舜其君与民,惜主上不尽用其言,天下不少被其泽。庆元间,冒嫉公者以谤语中伤,公是屏迹,榜所居曰“止斋”,其文集即以止斋名。夫以精明邃微之体,奸謏能毁之于一时,而不能掩其大节使不传于后世。然则公之德行道义固自有不可磨灭者矣!庸庸之辈,叨窃显位,如烛火易熄。贤人韬晦,愈阐愈彰,山川亦为之动色,及其流风遗韵,犹凌轹人耳目闻者。
  明珠之出于海。精金美玉之产于山,凤凰麒麟之游于郊薮,景星庆云之丽于上天,所在必见,所见必传,可比例观也。韩昌黎、苏子瞻贬窜之所,一亭一驿,后人且为留连莫敢废之者。况文节生是乡,今后之兴起者,涵濡泳沫,汲汲于有本之学,发于文章,出而为世用,则风教之原于是乎在,非其感人者深欤!区区萍藻之馨香,榱桶之经费,务以抒报祀无斁。固在好义者所乐与输也。
  彼佛老之家,藻饰刹宇,妇孺好施,又歆以祈祷之说,动辄耗黄金,诩为福田之利益,其事毋不劳而集。而儒门相与矜式之地,凡夫先贤祠庙,及游历名胜诸旧迹,概视其弛坏,而莫为解囊以修废坠也,重可慨之!诸君勇于好古,能于先儒棲托旧址,大增其爽皑;募修有余资,并将公所著《毛诗解诂》、《春秋后传》、《左氏章旨》、《周礼说》、《制语集》诸书,蒐罗散佚,举而重刊之,则文节复生于今日也。愿持此以吁吾属之乐善不倦者!
  沈宝瑚:字六玉,瑞安人。著有《韫玉山馆文稿》。

  朱自清《绿》散文详见本篇第三章人文景观第四节摩崖石(碑)刻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碑文内容。

  诗词

南朝·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

弭棹向南郭,波波侵远天。指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
遥岚疑鹭岭,近浪异鲸川。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
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

  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祖籍陈郡阳夏,世属会稽始宁(浙江上虞),南朝宋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入宋,曾任永嘉太守,在郡一年托病辞职。元嘉三年(426),宋文帝召为秘书监,寻迁侍中。八年出任临川内使。九年九月司徒刘义恭以莫须有罪逮捕,翌年被杀于广州。他是我国山水诗之祖,观物细致,琢句锤炼,自然可爱,在永嘉留有不少诗篇,使温州山水增添绝胜异采。本篇第三章人文资源、地方历史人物节中介绍更详。

唐·张又新《泉山》

越王曾保此山巅,杨仆楼船几控弦。
犹有旧时悬水在,鲛绡千尺玉潺湲。

  张又新:(约780-850间)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工部侍郎张荐之子。唐宪宗元和初,应举宏词科第一,又为京兆解头,九年(814)登进士第一状元,因中三元,时称“张三头”。曾任温州刺使。

唐·姚揆《仙岩铭》

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姚揆:在唐·德宗年间曾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

宋·杨蟠《游仙岩》

云顶连连更几峰,下观人世一樊笼。
五潭雨洒青天外,二井雷生赤日中。
唯有渴猿梯尚在,更无飞鸟路应穷。
寻幽欲访高真偈,谁谓凡尘不许通。

  杨蟠:字公济,临海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苏轼知杭州,蟠为通判,绍圣二年(1059)任温州知府。本篇《游山名人一览表》中更详。

宋·许景衡《谢公岩》

出守虽云远,登临不厌频。五年多好句,千载独斯人。
风月楼长好,池堂草自春。超然高世志,遗像日埃尘。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瑞安人,绍圣元年(1094)进士,立朝刚直不阿,力主抗金,官至尚书右丞。为“元丰九先生”之一,著有《横塘集》。

宋·陈傅良《咏仙岩》

衮衮群山俱入海,堂堂背水若重闉。
怒号悬瀑从天下,磔立苍崖夹道陈。
晋宋至今堪屈指,东南如此岂无人。
结庐作对吾何敢,聊向渔樵寄此身。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瑞安葑村人。南宋著名学者,为永嘉学派之巨儒,教育家,其弟子叶适、蔡幼学、陈武、曹叔远等皆为一代名儒。著作极丰硕《宋史》有传。本篇第三章人文资源、地方历史人物节中介绍更详。

宋·陈武《喷玉矶》

朝向仙岩游,暮借仙岩宿。一泓流不穷,长年看不足。

  陈武:(1146-1217)字蕃叟,陈傅良族弟,瑞安葑村人,后迁居上马和新坊村。淳熙五年与叶适同科进士。历官至军器少监兼国史院编修,秘书监,右文殿修撰。有文集传世。

宋·曹叔远《通玄洞》

遨游倦听水声潺,却爱灵岩行憩间。
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
半迦裟缠须弥现,隙滹阿中法界宽。
为纳千僧浑不见,却于此地叩禅关。

  曹叔远:(1154-1232)字器远,瑞安曹村人。少师事陈傅良,传其经制事功之学。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卒谥文肃,著作丰硕

宋·曹豳《重游仙岩》

片棹仙源及早秋,西风谡谡翠华浮。
矶分玉映三千界,壁耸金铺十二楼。
谈道昔年人已没,论交今日我还留。
欲同山衲寻遗事,苔藓蒙茸不可求。

  曹豳:(1170-1249)字西士,瑞安人,叔远从侄。嘉泰壬戍(1202)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为陈傅良再传弟子。卒谥文恭,著名诗人。

宋·赵汝回《三姑潭》

谁掣银河铁锁开,飞珠掷练此山来。
似黄梅雨无晴日,于白云天有怒雷。
曾是楞岩骑虎至,何当轩辕驾龙回。
岩扉顿下平平石,闲坐无人空绿苔。

  赵汝回:字几道,永嘉人。为宋室后裔,嘉定甲戍(1214)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授台州录事。

元·高明《止斋即事》

伏虎溪桥迹已陈,落花流水几番春。
当进邂逅成三笑,今日何由见一人。

  高则诚:(1305—1359)名明,瑞安人。我国著名古典悲剧《琵琶记》作者。履历详见本篇《游山名人一览表》。

明·卓敬《梅雨潭》

横空峭壁泻飞瀑,声振渊霆摇地轴。
氤氲气湿浮太宇,冲岩散作珠万斛。
源头直与银河通,半空簸落飞流淙。
此境定知无炎热,万壑千岩洒晴雪。

  卓敬:(1358—1402)瑞安仙降人,生于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履历详见本篇《游山名人一览表》。

明·黄淮《访樠庵草堂》

闲携朋旧访仙岩,松竹团团护石龛。
潭入神姑寻异迹,坐同支许共清谈。
斋厨引水源头活,茶乳浮香齿颊甘。
但愿抱餐禅悦味,相见何必问二三。

  黄淮:(1367—1449)字宗豫,永嘉城内(今鹿城)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大学士、太子监国。后遭汉王高煦诬陷,囚禁十年。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复官,擢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因病,也已花甲之年,晚年居茶山《寿征庵》达二十来年,八十二岁卒,葬于茶山南柳。著有《介庵集》十一卷。

明·虞原璩《游仙岩寺次杨大参韵》

瑶华楼阁拥诸天,金碧壮严法界前。
遂有於菟驯石畔,从教白鹤下松巅。
山光水色天开画,翠竹苍松我亦禅。
何日重分云外榻,一溪春雨看鸥眠。

  虞原璩:(1367~1439)字叔圆,号环庵,瑞安人。幼颖敏,博览群书,词翰兼美,尤善楷书,其学远宗伊洛之传,近师陈(傅良)许(景衡)之学。征修《永乐大典》事竣,授官不拜,归隐双桥,杜门著述授徒。永乐十二年九月,再征不起。他一生不喜进入仕途和功名利禄。虞原璩是—位多才多艺的高人隐士,深受先哲陈傅良事功之学的影响,能关心家乡农桑水利,石岗陡门河道淤塞,曾发动民众,出资修浚。也注重桑梓教育,提倡半耕半读,使贫家子弟就读识字。年七十三卒。文简为之撰祭文、挽诗、墓志。著有《环庵先生遗稿》10卷。

明·张璁《仙岩洞》

落日在招堤,山深藏古洞。水落正石出,穿岩入其空。
绝壁合欲倾,观天如坐瓮。飞流泻中潭,山根似浮动。
蓬岛不在兹,相顾疑是梦。无边风月清,如常可吟弄。

  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永嘉(今龙湾区永中)人。明朝嘉靖年间重臣,在“大礼议”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后因避讳,由世宗钦赐名孚敬,官至内阁首辅。卒谥文忠。本篇《游山名人一览表》及龙湾卷瑶溪篇中还有介绍。

明·高友玑《游仙岩》

海内争传雁荡名,仙岩佳胜亦蓬瀛。
悬崖瀑水披银练,峭壁峰峦列画屏。
丹井由来多幻迹,白云深处有佳城。
未能留滞追芳躅,还拟抽簪缔宿盟。

  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道人,乐清十二都高岙(今属浙江温州北白象镇)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 明嘉靖七年任刑部尚书。享年86岁。追赠太子少保,谥襄简。遗著有《南屏遗稿》。其墓在高岙村,当地人称为高尚书墓,至今仍保存完好。

清·潘耒《罗隐洞》

玉洞开何代,隔林清磬间。细泉荷捲露,叠石磊堆云。
访古留鸿爪,登危趁鹿群。黄梁饮正熟,一钵为僧分。

  潘耒:(1646一1708)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人。清初金石家、旅行家、诗人。潘耒曾先后受业于徐仿、顾炎武,博通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康熙十七年(1678),以布衣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不久,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又任会试考官。

清·孙衣言《同人游仙岩》

浮图百尺远迎人,却倚轻桡更问津。
烟树犹藏山蕴藉,丹黄忽对壁嶙峋。
当时殿屋雄千柱,此去人间隔几尘。
饶舌老僧夸识我,不知我已坐忘身。

  孙衣言:字绍闻,瑞安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官至太仆寺卿。生平详见本篇《游山名人一览表》。

清·梁章钜《游仙岩》

  瑞安县之西北四十五里为仙岩,与永嘉接壤,道书称为二十六福地,相传是黄帝修炼之所,宋陈傅良尝读书其中,其名始著。有梅雨潭飞瀑及雷潭诸胜,山口桥亭有朱子题“溪山第一”匾,字尚存。余于嘉庆间薄游东瓯,有客约定游期,为雨所阻不果,忽忽至今四十五矣。道光子未(1847)冬,重至温郡,即谋游事,又迁延年余,始挈恭儿偕张镜蓉、廖菊屏、叶小湖、冯芝岩、质明出城,挈舟前往,穷日之力,始回郡城。于舟中默成五十六字纪之,并索同人和作云:

回头四十五年光,夙愿谁知老竟偿。
古帝丹炉云常护,名贤书舍草犹香。
千层潭底晴雷殷,百尺岩头夏瀑凉。
漫与道家夸福地,溪山第一信难忘。

  梁章钜:(1775—1849)福建长乐人。嘉庆壬戌(1802)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楹联
梅雨亭

梅雨一天洒;石亭万古秋。                    ——清·守王雪庐
仰看九天落珠玉;坐闻万谷酣笙钟。                ——清·黄体芳题
飞瀑半天晴亦雨;梅潭终古夏如秋。                ——清·戴启文
眼底常留潭影绿;襟前时洒瀑珠光。                ——现代·蔡心谷
仙岩寺好高吟落;梅雨潭深绿梦飞。
        ——现代·苏渊雷

雷亭

欲踏春雷来绝顶;不同凡响落清音。                ——民国·张一鸣
投石入深渊,疑是沉雷角底起;沿阶进险壑,无穷胜景眼欲昏。    ——现代·阮珍生

龙须亭

飘髯自泠山川气;呵壁都成鳞甲天。                ——民国·佚名
有客来游,洗耳每忘高士枕;大观在上,攀髯莫问古皇踪。      ——民国·佚名
放鹤何须到此,便忘身世感;游龙宛若相期,并作海天吟。      ——民国·佚名

自清亭

亮节高风,不愧炎黄赤子;生花妙笔,堪钦游记大家。        ——现代·陈春生
朱公亭新,倚槛有怀谢客;莫言我老,扶筇且访仙踪。        ——现代·俞大文

升仙亭

亭其翼然,到此亭,瞻海上闲云归旧壑;仙已升也,于今日,溯民间故事话千秋。 ——现代·俞大文
胜景寄仙踪,深林难觅轩辕迹;名山存古诗,急瀑掩遮钟鼓声。         ——现代·周孔华

轩辕亭

姬水溯黄猷,亭号轩辕存仰止;狮山探仙迹,诗题康乐却低徊。 ——现代·张兆勋
福地绕梵音,敕赐常怀三帝业;溪山醉墨客,登临每忆二朱公。 ——现代·陈春生

圣寿禅寺

狮子座衍圣寿奇,万年家法;象王鼻转慧光幢,千古传灯。       ——天目和尚
震旦一花开,却看龙象高踞,指顾仙岩成佛国;
曹溪勺水在,未许马驹踏破,庄严福地接罗天。            ——清·孙衣言
三千界象教门中,愿证菩提真种子;五百年龙华会上,谁当香火大因缘。 ——清·薛遇宸
东土重师承,狮座传人知待后;南宗容入社,虎溪有客笑逃禅。     ——清·林俊英
华严楼阁,弹指已五百年,佛我有天缘,沧海横流来看瀑;
清浅蓬莱,转瞬又三千载,江山待人助,故家乔木自凌云。       ——近代·王理孚
进步方知欢喜地;开门便是大罗山。                 ——佚名
洞天福地,无限庄严,试着罗列岗峦,有龟有麟有龙有凤;
飞瀑寒潭,别饶韵趣,安得常携童冠,同风同俗同咏同归。       ——佚名
世间无常多少事,如梦如幻如光如影如露如电;
佛性妙有古今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坏不减。            ——佚名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现代·陈绍棣
卓锡谈经春秋不老,慈灯慧镜日月长明。               ——佚名
方丈楼联 山伏九狮齐静听梵音妙理;石成一象独深悟磐若真如。    ——佚名
毒龙闻咒能听法;山鸟衔花亦解经。                 ——佚名
客堂联 珠泉玉液石缝出;客堂香风花间来。             ——佚名
东土重师承狮座传人知待后;南宋容入瓣虎溪有客笑谈禅。       ——佚名
金刚殿弥勒佛前老联 肚大乎纳微尘以佛刹;袋宽也囊法界于乾坤。   ——佚名
伴松居联 问我何来前身明月;仰天大笑世事浮云。          ——佚名
流米岩联 米粒无流迹犹在;九狮有影象无踪。            ——佚名
圣寿禅寺,具天寿地寿圣人寿;仙岩福地,是象岩狮岩流米岩。     ——佚名

陈文节公祠

富贵总浮云,何如一代文章,留与名山作副;沧桑经劫火,遥看千年俎豆,仍依古佛为邻。——清·黄体芳
山中檀越,天下贤人。                         ——清·天目超智
居胜地,蘸一溪绿水,著东瓯理学;抱兰天,持两袖清风,垂南宋芳馨。   ——佚名
东瓯理学无双士;南宋文章第一家。                   ——佚名

赠仙岩开霁和尚联

鼓琴自娱,宦海风波今浩荡;谈经入妙,空山猿鹤共皈依。   ——孙衣言
踏浪昔来游,记曾风月追陪,许参五夜琴声,九秋诗思;
名山今作主,料得烟霞供养,好听梅潭飞雨,古洞流泉。    ——曾秋嵋
宦海昔抽帆,剩得一琴,烟海沧浪谁审曲;
名山今卓锡,闲携双屐,江山灵秀任题诗。          ——杨淡风

“溪山第一”坊

青山峙国宝 九狮绕仙岩                ——佚名

匾额


图为圣寿禅寺天王殿门口的“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牌匾,此牌匾乃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宋真宗敕赐“圣寿禅寺”牌匾


宋理学家朱熹(字晦翁)亲书“开天气象”匾额

  影碟 《温州旅游》光碟、瓯海区仙岩镇策划制作《中国·温州仙岩》光碟。
  画册 《仙岩风光》、《瓯海仙境》、《仙岩圣寿禅寺》、《中国·温州仙岩》宣传画册。
  影集 《绿之魂摄影作品》。
  明信片 《仙岩风光信封》、《仙岩风光明信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