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罗山  > 景区介绍  > 瑶溪景区
地方人物
浏览次数: 字号:[ ]

娄寅亮(生卒失考)字陟明。永嘉(今永中街道青山村)人。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初授州仪曹椽,调越州税院,为上虞丞。建炎四年(1130)上疏言宗社大计,次年召赴行在,复上疏论储嗣之计。擢监察御史。因秦桧讽言官论劾,坐族父冒占官户罢职。家乡有纪念他的文物建筑物,对促进瑶溪景区旅游,起一定的作用。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青岙人(今属龙湾青山),青山陈氏六世祖。生于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少年颖悟,性峻拔,尤精举业,乡人多师之。与乐清刘黻、平阳林则祖等六人上书论丁大全之奸,时称“六君子”。登景定三年(1263)进士第二,授绍兴府推官,继擢为监察御史。后外出为江东提举,徙浙西提刑。召为太常少卿,权礼部侍郎。咸淳七年(1271),以显文阁待制出知福州兼福建路按抚使,在官得民心。阅岁,除刑部尚书。德祐初,以知枢密院事拜右丞相。

李阶(1456—1533),字升之,号月川,唐宗室李集之后,永嘉茶山人,后居兰田(今龙湾海滨街道兰田村)。明弘治年(1492)乡魁,正德六年(1511)进士,聪敏善属文,工诗,旁通算数、阴阳、医卜。初任山东寿光县令。有政绩、祠名宦,后任广东按察司佥事,以吏部主事致仕,终年七十八岁。王瓒在《重修茶山李氏宗谱序》说他和升之“幼同笔砚、契谊姻友。”李曾为张璁师,张后为相,在瑶溪立李主事祠以祀。该祠是难得瑶溪景区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娄浚(生卒失考),字潜夫,永嘉四都青山(今永中街道青山)人,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奉命按庐风淮扬,发奸锄暴,风裁凛然。时朝政有乖,灾变迭至。率同官上疏极谏,谪邢台典史。天顺初稍迁曲周尹,矢心奉职。以忧归,结社赋诗终老焉。

王瓒(1462—1524),字思献,号瓯滨,永嘉华益乡李浦村(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人)。明弘治八年(1495)举人,次年春(1496)及进士第,殿试得二甲二名(榜眼),官至礼部侍郎。平生胸怀坦荡,刚正不阿,在朝时不论弄权宦官甚或昏君,都敢于直谏不讳。历事三朝,为官近三十年,政绩卓著,名闻朝野。在家乡茅竹山建有“茅竹精舍”方便行人。并且在瑶溪、天柱寺等风景名胜区留下不少诗文。嘉靖三年,病卒家,谥文定,并加赐“三朝宠命”表额一方。著有《政教篇》,《瓯滨文集》、《弘治温州府志》等书传世。墓在瑶溪景区皇岙山之麓。

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嘉靖十年(1531)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永嘉县(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人。24岁中举之后七次应礼部试铩羽而归,在离家十五里大罗山麓瑶溪购地一区,修筑“罗峰书院”(后奉旨改为贞义书院),授徒讲学。课余走遍瑶溪、并历览茶山、仙岩、天柱寺等名胜区,以“山中宰相”自居。正德十六年(1521)登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嘉靖十四年(1535)乞休至仕。十八年(1539)二月病逝,年六十有五。诏加太师,谥文忠。墓葬今状元街道响动岩村罗山第一峰下。《明史本传》赞扬他“持身特廉”,一时苞荁路绝。著有《礼纪章句》、《大礼要略》、《张文忠集》、《嘉靖温州府志》等书。

项乔(1493—1552),字迁之,龙湾区沙城街道七甲人,是七甲项氏六世祖,著名学者,世称瓯东先生,为温州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继承者,于2007年被评为“龙湾历史文化名人”。他是明代嘉靖朝进士,官至广东左参政,以善政闻名。着有《瓯东私录》12卷,入编《温州文献丛书》(易名《项乔集》)。墓葬迁建于瑶溪南山祖墓群旁。

张振夔(1798-1866),字庆安,号馨庵,龙湾区永兴街道祠南村人,十七岁考上秀才,二十一岁中举,道光六年经朝考大挑一等。他是清中晚期温州著名学者,任镇海县学教谕等职后,反对学生醉心八股,提倡文艺教育,著有《介轩集》存世。其集中有较多的诗文及记事反映天柱寺景区与瑶溪景区的历史情况,为景区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料。2008年被评为“龙湾历史文化名人”。墓葬于大罗山洪崖。

王鸿年(1870—1945),字世屿,号鲁豫,龙湾区天河镇西前村人,平时好读书,富于记揽,也工诗词,是著名爱国外交家,在对日外交国际事务中贡献颇多,生平著有《国际中立法则提要》、《战时国际法规总钢》和《南华诗存》等。在天柱寺景区南入口主要交通公路北侧有一处其故居门台,该门台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情感价值。被区政府列入文物保护点。

吴佐卿(1885—1975)企业家,永强上吴(今龙湾区永中街道寺西村)人。辛亥光复后,有识之士纷纷大办实业,佐卿出身商业家,聪明能干,深知马鞍岭出产陶土,大罗山东麓青山瀑泉水力资源丰实,当即合股创办碗窑投产,产品价廉物美,深受用户欢迎。其后创设电厂,碾米厂,锯板厂,为发展早期永强地方工业作出贡献。今瑶溪风景区青山湖风景点留下当年碗窑遗址。

张柱(1891—1965)号云枟,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人。创办“罗山小学”,附设“罗山小学幼稚园”开创浙南农村幼儿教育先河。1934年,全国“抵制日货”,他从上海取得除虫菊良种,在龙湾区瑶溪璋浃桥山试种成功,制成鹰球牌臭虫粉,效果良好。此后遂将璋浃桥六十亩山园辟为农场,名“统记农场”,全种除虫菊。1937年创办“大中蚊香”工厂,生产鹰球牌蚊香大王,打入市场,成为畅销国货。栽种除虫菊经济收入较好,青山东谷庵附近及坦头、双岙、破岩、东樟等地山民纷纷上山种植除虫菊,在整个大罗山得到推广种植。成为大罗山一种特产。

王晓梅(1896—1968)又名瘦梅,龙湾区永中街道城南村人,历任浙江省立温州中学附属小学(原名模范小学)主任、三希小学校长,永嘉县政府督学。毕生忠诚于教育事业,是浙南著名教育家,特别是在永嘉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工作期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刊《永强小学》,常常带领学生到双岙、瑶溪等风景区远足活动,并且指导学生写游记。桃李满天下,今有不少专家学者如刘旦宅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陈启明(1905—1985),永中街道前街村人。以看相算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由中央农运特派员、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和胡允中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瑞安东区农运委员,在当地创办农民夜校,担任教员、宣传土地革命政策。1930年受组织委派返回永强从事农运工作,并先后发展范亦辰、陈福尧、王兆勋、王标云等人入党。1932年在天柱寺产生了中共新城中心支部,陈启明为书记,王兆勋为宣传委员、陈福尧为农运委员,积极在永强范围内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许岳(1906—?)字仁生,号太乙,永中街道坦头村人。早年就读于永兴“罗山书院”(后改称“永嘉县立第二高等小学”)。1924年,考入黄浦军校第三期少科班,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1926年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大队长。1930年任陆军第五十五师宣传处上校处长。1937年任金华师管区兰溪团管区副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赴台,著有《兄弟的政治常识》等书。家乡峰台、坦头一带留有他少年时期勤奋劳动、学习的故事,是天柱寺景区内民国时期的历史名人。

王璞(1911—2002),又名王朴,字纯朴,号微园老人,今龙湾区永兴街道沙园村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战部队担任宣传干事、政治教官(上校),曾受训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干1团政训班、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第28期党政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民革,曾任瓯海县第一届人大代表、瓯海县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瓯海区诗词学会顾问等。有《芥轩诗文选》、《罗东诗编》等行世。曾在《学术月刊》、《美术》、《史学月刊》等学术刊物分别发表有关古代文献校勘、古代服饰研究、历史教学诸方面论文。晚年为龙湾及天柱寺、双岙、瑶溪景区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宣传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张聘珍(1912—1997),原名张宪荣,龙湾区瑶溪街道璋川村人。少年就读于永兴至弱冠三年一边在乡村当私塾教师,一边工学诗文、书法,被称为瑶溪一笔。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离乡去湖南谋生。在湖南工作至退休。晚年回故乡,专为凉亭、寺庙等赋诗、联并书写。如今留着较多墨迹。特别是对瑶溪风景区初期开发,做了大力宣传工作,并在景区内留有许多墨宝。

胡式桂和尚(1912—1976),俗姓胡,名兰芳,龙湾区永中街道坦头村人。1928年,家乡两遭风灾,颗粒无收,次年春,随众远赴台湾基隆港码头当搬运工。十月间患病,乡亲资助回家。病愈后到瑞安塘下韩田吴岙村龙圣寺出家。1934年,到密印寺(头陀寺)受戒,1947年云游名山大川,至韶州乳源县云山大觉寺深造。1954年夏初回龙圣寺。1960年僧众还俗,遂往永昌联丰大队(今坦头村)看守林场,历时15年,既未发生盗伐乱砍林木,还筑长达五里石板小道从坦头村通往龙潭坑。1976年5月29日午夜圆寂,僧腊44年,葬于林场旁观音堂北侧。他是龙湾区天柱寺景区内一位较大影响的近代名人。

王鸿章(1912—2005),字世尧,号勉三。别署怡怡老人,龙湾区天河街道三甲人,中共党员。先生早年任私塾教员,小学教师11年,抗日时期,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曾任水利部浙江塘工委员会办事员,浙五区温州专员公署视察员,1949年5月,深明大义参与和平温州的起义行动,受编入伍。1983年为温州市民政局离休干部。先生家学深远,尤善诗词、书法,晚年更是勤练书法。永强多处风景区、寺院、祠堂、公园有其撰写的碑文与楹联。天柱寺、双岙、瑶溪其墨迹留存较多,为家乡文化传播做出一定贡献。

郑日铭(1920—1994),龙湾区永中街道镇北村人。早年参加土改历任联甲乡乡长、宁村乡乡长、灵昆管理区主任、永强区革委会主任、永强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等职。1956年永强大修水利,开山造水库,安营扎寨大罗山,亲自测量设计,完成十多座水库建设工程。接着筹建白水电站,自行赶制水轮机等电站配套设备,节约经费,得到好评,1959年被评为温州市农业战线先进生产(工作)者,市科委批准为水利专家。他是龙湾区风景名胜区内的一位典型的历史人物。

张宪文(1920—2004)白象上蔡村人,幼承家学,毕业于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抗战期间,从事教育工作,游学于温州前辈夏承焘,王季思,戴幼和等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职于温州市工商联民盟温州市委会工作,后担任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学术成绩显著,著有《仰云楼诗文集》等等,生前担任大罗山志顾问,认真指导,书成后,心有感慰地写下:“我愧虚张沾令誉,不辞奔走亦欢颜”之句。尤其对瑶溪风景区内历史文化古迹的修复做了大量工作,并为景区、寺院、亭、牌坊等撰写联语,使景区增添文采。

张雁云(1925—1989),字正样,号龙川。永中普门村人。出生于私塾家庭,生而颖异,好读书、有胆略。1947年毕业于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永强中学副校长等职。在“文革”时期与改革开放后,先生20多年时间里,对大罗山的风光及文物古迹特别爱惜,能在工作之余基本走遍整个龙湾风景区及大罗山部分景点,纪录了一些山中变化的所见所闻,并撰写了数篇文章,为开发天柱寺风景区做出一定努力。

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明瑞安(今龙湾区海城街道东溪村)人。历事五朝,授中书舍人、吏部郎中、奉政大夫、大仆寺少卿,称“姜太仆”,以善书名世“姜字”。凡国家宫殿碑额多出其笔,求者盈门。声名远播日本,被誉“一代书宗”。《书史会要》载:“立纲善楷书,清劲方正”。《楷书千字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书法作品存世。

张元观(1702—1769),字肇上,号昂斋,永嘉县华盖乡(今永中街道普门村)人。乾隆甲子举人。历官国子监助教。刑部、户部主事,著有《昂斋集》(佚),张元观家学渊源深厚,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工行楷。其行书“双树岩前舞翠虬”直轴,民国时,浙江永嘉城区艺术展览会展出。传世作品不多。

项维仁,字寿春,一字勉轩,号果园,永嘉人(今龙湾),约生于乾隆、卒于道光年间。光绪《永嘉县志》十八《人物志》有传,著《果园诗稿》五卷。项维仁工诗画,时称“本朝永嘉第一”,而且项氏善营造,曾园为其设计。温州博物馆藏其作品《听秋图》等。

张光(1879—1970)字德怡,晚号红薇老人。祖籍永嘉场(即今龙湾),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等。擅长花卉、翎毛,近宗清代恽南田、蒋廷锡,远法五代的徐熙、黄筌,所作笔致秀雅、设色妍丽,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曾多次举行画展。1948年出版《红薇老人书画集》,著有《红薇吟馆诗集》、《忧仙馆诗抄》。红薇老人是传统延续型画家,她精于工笔花鸟画,作品用线活泼,飘逸而不失刚劲,用色明快而不失凝重,艳丽而不失高雅。温州博物馆收藏她作品《百菊图》六条通景屏等。

王荣年(1889—1951),字世瑛,号紫珍,芝珍、天徒、罗山人,梅安、梅庵等。别署持福、锄月庐、三瓯斋、永嘉永强三甲(今龙湾区天河街道三甲)人,书法造诣极深。“熔篆隶碑帖于一炉。真书、行、草兼工、临褚深得神髓、章草尤独绝一时”,与溥心畲、沈尹默、叶菾绰等书法大家齐名燕京,有“江南一枝笔”之誉。著有《锄月庐诗抄》、《越巢集》、《大罗杂咏》,30年代有《王梅庵临褚河南圣教序》行世,今编辑有《王荣年遗墨信札书法集》和《王荣年唐宋联句手稿作品集》。特别是《大罗山杂咏》四千言古风诗,反映郑岙、西垟头、西河水库、化成洞等,1938年秋这一带的风光。

夏承焘(1900—1986)字翟禅,晚号翟髯。祖籍龙湾状元镇石坦村。夏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界温籍学者中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被海内外誉为“一代词宗”。由于先生在学问上,尤其是词学上非凡造诣,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也呈现出一种极其博大精深的面目和内涵。

姚鹤湘(1910—1999),原名汪梅、悟仙、觉悟老人等,永中街道新联村人。先生能勤学苦练,自学成才。特别是对家乡瑶溪风景区的一草一木及树石、山川、鸟禽等独爱,留下大量写生作品传世。人们称之为温州一代花鸟画家。

邵度(1910—1970)出生于龙湾区瑶溪街道上河滨自然村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乡人称之为“静山相”。先生对摄影艺术具有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14岁开始接触摄影,20岁便于《文化画报》(1931年23期发表处女作《伟大的桥工》和《龙泉洛川桥》。嗣后作品多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先生的风光摄影独具特色,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倾注了全部的深情。其留下三百多幅作品中,有许多已成为历史文物珍品。龙湾风景名胜区有其作品多幅,成为景区宝贵财富。

施炳文(1910—1970),字叔轩,号瑞安兴,永嘉场四甲(今沙城街道永安村)人。幼喜书画,勤劳俭朴,孜孜不倦于民间艺术。青年时,以绘制寺庙殿堂门神壁画及家具画饰,名播乡里。为永嘉场及瑞安等地首席民间画家。中年时善创新画艺,将传统工艺漆画,融西洋油画技艺,创造独具一格温州民间工艺油画。

王毅(1915—1995),今永中街道城南村人,是英桥王氏后裔。解放初迁往温州市区康乐坊,生前为温州画帘厂美术设计师,擅长中国人物、山水画,尤精花鸟,曾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存世作品较多。

古塞(1917—1993)原名陈国珍,笔名长城、常晴,今海滨街道沙中村人。先后受于上海美专、陕北公学分校、鲁迅艺校。1936年北上延安,远赴晋察冀,任察哈尔省文联执委兼张家口市美协副主席。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温州文联委员等职。其一生在木刻版画、中国画、戏剧、雕塑、诗歌、仿古瓷器等领域均有建树,留下不少珍贵的作品。2001年出版《古塞艺术作品选》。

张开祯(1921—2008),原名永森,字千夫,云虚,号因善居士,晚号罗峰山人,瓯海布衣,天河街道二甲人。自幼酷爱书法,民国二十五年拜师同乡著名书法家王荣年先生专习诗词书法。其作品曾在《书与画》、《书法报》等刊物上发表,参加“华风书画精品”赴日展出,多次在国内外各项书赛中获奖并被收藏。开祯先生又是20世纪至90年代温瑞地区民间壁画代表人物。首创张氏佛像泥塑传统工艺艺术。

项崇贵(1927—2000)龙湾区沙城七二村人,浙南民间知名农民工艺美术家,1958年后作品多次参加浙江省、全国展,涉及绘画领域的各种类别。油漆画作品散布温瑞各地。特别是大罗山风景名胜区庙宇均有他的作品。其作品白描手稿《永嘉场民俗画》是先生温州农村民俗风情系列画作品中后期代表作品之一,他取之于家乡民情风俗,曾于温州市区展出,让人们像翻阅了一部永嘉场千百年来的百科全书。

另外还有林剑丹、马亦钊、张如元、何元龙、唐湜、吴明哲、汪延汉、吴永龙、王兴森、张素、陈胜武、邱朝剑、王学钊、王珠润、林永杰、冯茂辉、张延、张洪林、项绍雄、叶方林、张文博等艺术名家为龙湾诸风景名胜区建设留下了作品。


来源: